變裝癖、雙胞胎、精神病患…被大吐口水的怪胎攝影!她一輯照片直擊社會的膚淺偏見

2017-08-21 12:27

? 人氣

(圖/明日誌MOT TIMES提供)
黛安‧阿布絲(Diane Arbus)以拍攝扮裝癖、智能障礙者、侏儒等不為主流社會接納的怪胎(freaks)聞名。(圖/明日誌MOT TIMES提供)

獵奇式的攝影—收集蝴蝶標本

在蘇珊‧桑塔著名的散文集《論攝影》(On Photography)裡,她如此形容黛安‧阿布絲的作品:「展示了一些可憐、令人難過又令人厭惡的人,但卻沒有激起任何同情的感情,......暗示了一種既扭扭捏捏又陰險的天真,因為它建立在一種距離感,一種特權感......」她批評阿布絲對「與情感與倫理有牽連的公眾恐懼事物和殘疾人」毫無興趣,刻意挑選那些醜怪的攝影對象,只為了滿足攝影者獵奇式的變態好奇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5.jpg (圖/明日誌MOT TIMES提供)
在戰爭與反戰論爭風起雲湧的 1960 年代,黛安‧阿布絲以她對政治一貫的距離感,拍攝了這張孩子握著玩具手榴彈故作恐怖表情的照片,冰冷地解剖暴力荒謬的本質。(Child with a toy hand grenade in Central Park, N.Y.C., 1962.)(圖/©The Estate of Diane Arbus,明日誌MOT TIMES提供)

 在某個程度上,黛安‧阿布絲並不否認自己獵奇的態度,她甚至形容自己的攝影風格一如「收集蝴蝶標本」(butterfly collection)。她無意偽裝剎那間收割而來的影像有著前世今生,那些透過鏡頭漠然望著我們的臉孔,有著畫面外的「真實」人生。她費盡心力蒐集的,一直是一幅又一幅的面具,以及那被面具遮蓋良久、逐漸扭曲的謎樣存在──亦即「我們」。她探索著表象與內在的關係,揭穿「意圖」與「效果」之間的落差,尋找面具底下的真實身分,卻只找到一個從自己的恐懼中誕生的孿生怪物。就像在迷宮深處等著吞噬你的,永遠是屬於你自己的悲劇,一個為你量身打造的怪物。

偽裝的身分識別

黛安‧阿布絲的許多作品都以戴著面具的人為主題,如《輪椅上戴著面具的女人》(Woman with Mask in Wheelchair, PA, 1970)、《戴面具的女孩與洋娃娃》(Masked Child with Doll, N.Y.C., 1961),或是她晚期拍攝的精神病患與智障者萬聖節系列照片如《無題#4》(Untitled #4, 1971)。這些戴上怪物面具的人,透過這個遮蔽的動作,他們面具下「真正」的人格反而被保持住了,至少被留置在理解的謎團裡,觀賞者(拍攝者)看不見他們的臉孔,無從加以詮釋、定位。

11.jpg (圖/明日誌MOT TIMES提供)
黛安‧阿布絲拍攝精神病患與智障者的萬聖節遊行系列《無題,1970-71》,照片中的智障者仿若一群造訪人間的奇妙生物,散發著夢境般的神話氣息。(圖/©The Estate of Diane Arbus,明日誌MOT TIMES提供)

相反的,絕大多數的黛安‧阿布絲作品裡那些對著鏡頭毫不隱藏地暴露自己的人們,卻往往與他們配戴來表現/遮掩自己的面具融合為一,除了表現他們做為標本集冊裡某個種類的代表外,他們的個別性徹底消失了。阿布絲在紐約街頭拍攝的上流社會婦女照片,尤可做為這類型照片的代表。不論是粉頭粉臉帶著好管閒事志得意滿神情的中年富婆《第 5 街上戴面紗的女人》(Woman with a Veil on Fifth Avenue, N.Y.C., 1968 ),還是衣著華麗、面目嚴峻睥睨一切的貴婦人《戴軟帽的婦人》(Woman in a Floppy Hat, N.Y.C., 1971)、《戴著玫瑰帽的婦人》(Woman in a Rose Hat, N.Y.C., 1966),阿布絲試圖捕捉的,是她們做為某種刻板劇場人物般的存在、她們的角色扮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