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在乎考試分數?管了怕孩子壓力大,不管又擔心升學...專家告訴你如何權衡成績的兩難

2017-08-17 09:20

? 人氣

孩子進入青春期、接受體制內的中學教育,在陸續陪伴孩子們經歷高度升學壓力之後,身為家長不可避免的會與孩子一起面對「分數」這個難題,到底該不該在乎孩子考幾分?太在乎分數怕孩子不快樂,不在乎分數又會擔憂孩子的升學未來,該怎麼辦呢?知名親子作家彭菊仙就針對這個狀況,告訴家長們該如何跟孩子一起面對分數的難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論是「分數至上論」還是「分數無用論」,都可能只是父母的自以為是

孩子升上國中後,選擇留在體制內的父母會出現兩種極端的典型,一種是目光狹窄到只剩下分數的「分數至上論」,另一種是不忍心看到孩子遭受一丁點的壓力,而抱持「分數無用論」,這兩種類型的父母都注定將適應不良。

 因為不斷接收到國中課業繁重、大小考試很多的訊息,父母在孩子升上國中之後詢問我的問題便從興趣培養、管教方式,逐漸聚焦在課業方面:

「國中哪些科目最難?需要補習嗎?除了數學,生物要不要補?」
「聽說國文非常難,考試都是課外的題目,又有艱澀的文言文,連國文都要補嗎?」
「補習班太多人,像我家這一隻,常常跟不上,是不是請家教會比較好呢?」
「現在免試升學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變來變去的,要不要乾脆去念私校?」

不是已經實施「免試升學」了嗎?為什麼一到中學這個關卡,父母的教養話題仍全在此打轉?

雖是愚勇,也需要智慧

楊照在他的著作《勇敢對孩子改變:給台灣家長的一封長信》中指出,每一個人都在談「免試升學」,但是「在學校裡,從校長到老師到家長,從早上到放學,瀰漫在空氣中的,明明就是『考試』,這根本就是『說一套、做一套』。」楊照認為女兒讀國中時「幾乎每一分、每一秒都被迫處於集體的『虛偽狀態』中。」

楊照最後把女兒送往德國讀書,讓女兒得以全力發展自己的音樂長才,這幾年不僅得到音樂大獎,並獲邀重大的國際演出機會;若是繼續留在台灣,這個音樂天才女兒恐怕早就在考試的壓迫下磨損掉珍貴的天分。

楊照因此鼓勵父母們,即使知道最終是「狗吠火車」沒有用,也要抱定「試圖改變台灣教育」的「愚勇」,才能真正改變台灣的教育,否則天才在台灣也只是庸才。

只是,我也認為,若是一個不具特別天分的孩子被送到國外唸書,未必就能有好的發展。天才需要一個能琢磨他發光的環境,但是前提是:必須是個出眾的天才。

對於離不開「火車」的凡夫俗子,我們是真的得具備另一種「愚勇」以生存下去,這不是指凡事逆來順受,而是一面在觀望現況中推動教改,一面務實的在現實中投入適當的力道與心血來掙得教育資源,因為我們就只能選擇在這條道路之上前行,無法不使用這條路上的規則,以佔得適合自己的位置。

分數教育下的極端思維

待孩子升上國中後,選擇留在體制內的父母會出現兩種極端的典型,一種是把教育視作追分過程的「分數至上論」;另一種則是把「考試」視作折磨孩子的苦刑,是孩子快樂成長的絆腳石,因此抱持「分數無用論」。

前者的父母認清了殘酷的升學競爭態勢,既然取得高分才能取得最佳資源,於是把求學視作戰鬥的過程,想方設法為孩子儲備「考試」戰力,親子攜手進入瘋狂的備戰狀態,「追求最佳成績表現」成為最高指導方針。

他們四處打聽補習班與名師資訊,積極為孩子部署「提高學業成績」的生活模式;不斷給校方壓力以爭取高績效(學科成績)的老師,高分貝要求導師賣命地為孩子的成績負責,要老師罔顧法規、公開排名以刺激全班激烈競爭,認定「能交出最漂亮升學率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後者在險惡的升學環境裡則以不變應萬變,極端保護孩子的自尊與自主權,完全不看重孩子的成績,甚至告訴孩子「爸媽才不在乎他們考幾分」、「好成績未必保障好前途」,因此不看分數、不盯進度。

前者父母火力全開,但孩子是否就真能達到他們的高度期待?當然,有天資聰慧、乖巧順服的孩子在父母處心積慮的安排下平步青雲;但我也親眼目睹不少孩子在高密度、高強度的過度安排中,反而愈來愈被動,愈來愈厭惡學習。

有一位每晚都在各科名師強力放送中度過國中生涯的孩子,最後竟然因為成績不理想而選擇一所風評普通的私立高中。她的媽媽恍然大悟地嘆道:「這三年我家孩子什麼都沒補到,花了大筆鈔票只補到我這當媽的『心安』而已啊!」

而後者那些不在乎分數的父母,一心要為孩子締造「快樂零壓力」的中學生涯,又真的成功了嗎?有一個孩子私下透露,成績老是殿後、無法感受自己有能力進步,反而讓她在國中非常不快樂,因為即使爸媽不在意分數,但是她天天都感受到同學們歧視的目光,「同學都覺得我很笨,他們不太喜歡和笨蛋做朋友。爸媽根本不知道我在學校的壓力很大,我多希望自己能夠進步,讓同學看得起我!」

真正的現實就是:所有在體制內想要爭取一定資源的孩子,沒有人能擺脫分數的掌控;面對排山倒海的考試評比,每個人都需要學會排解壓力。

親愛的爸爸媽媽,讓我們領著孩子的視野,目光裡別狹窄到只剩下分數;也讓我們引出孩子的勇氣,支撐他們承受體制內不可能消失的壓力。如此,相信將沒有孩子會適應不良!

不績優,沒關係,但要盡己所能去努力

為了減輕學習緩慢的孩子深重的挫折感,父母或許會刻意表明他們完全不在意孩子的成績表現。事實上,這是一種掩耳盜鈴式的回應方式,因為即使父母不看成績,但孩子絕對會自己去感受。只知一味安慰孩子「即使考得很爛,但你依然很優秀」,當他面對學習困境時卻總是束手無策時,孩子絕對不會相信自己很優秀。

一個真正喜樂安定的孩子未必名列前茅,但一定是充滿自信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來源在於,他清楚知道自己可以藉由努力與適當的協助而達到一定的目標。

所以要締造一個內心平靜而滿足的孩子,父母要做的,絕不是忽視孩子的學業表現,而是對孩子說:「盡你所能去努力 」;也絕非置身事外,而是永遠清楚孩子何時須協助,幫孩子創造突破自己的機會!

作者介紹│彭菊仙

廣受父母們喜愛並信任的親子作家,文風多樣,描繪親子生活時而細膩溫暖,時而幽默風趣;批評教育時勢又敏銳深刻,文章常見於網路轉載、親子網站。擁有三個男孩的她,喜歡和孩子共學、共做、共玩。如今孩子都進入青春期、接受體制內的中學教育,在陸續陪伴孩子們經歷高度升學壓力之後,她深刻體認到親子一定要一起學習與「分數」這個難題和平共處,在務實面對升學競爭的同時,更要讓孩子看到分數背後的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與定位。著有《管教的勇氣》、《孩子有想法,我們就想辦法》、《幸福教養》、《教養好好玩》等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誰說分數不重要?:體制內教育的求生術,幫孩子找到分數背後的自己》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