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宮女有多慘?少女入宮打雜十年、除役後被迫嫁70歲老翁…揭宮鬥劇沒演的殘酷真相

2020-10-15 07:10

? 人氣

清朝宮女的生活究竟如何?(示意圖/IMDB)

清朝宮女的生活究竟如何?(示意圖/IMDB)

清代早期,宮裡的女性服務都是由命婦(高級官員之妻)入宮提供,她們是一種有上下班制度的臨時工。但順治時,孝莊文皇后突然停止這項制度,有很多史料顯示,可能和董鄂妃入宮有關,這是題外話了,不過清宮由此開始設立宮女制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入選,落選。福兮?禍兮?

我們在清宮劇常看到一類宮女,就是后妃的陪嫁丫頭,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這種事極少發生。(圖/時報出版提供)
我們在清宮劇常看到一類宮女,就是后妃的陪嫁丫頭,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這種事極少發生。(圖/時報出版提供)

一般來說,清代宮女主要是透過選秀制度入宮,基本流程與選妃相似,選看標準也大致相同,主要是看這女子是否聰明伶俐、外貌是否端正。康熙曾評價一些從各地莊園、打牲烏拉等地送來的備選宮女,說她們「未入俊美者」。倒不是皇帝一定要選漂亮宮女,但顏值一直是一項重要評價標準,而選秀時間緊、任務重,往往半小時就要看完幾百人,除了樣貌,大概也看不出什麼來。

在備選的範圍上,選妃和選宮女有些不同。其一,后妃選秀均選自八旗內正身旗人子女,宮女均選自上三旗包衣籍旗人子女;其二,八旗秀女年滿十四歲就要進入后妃的備選範圍,上三旗包衣籍女子滿十三歲則開始參與備選宮女;其三,選妃三年一次,選宮女一年一次;其四,八旗秀女被「留牌子」記名後,經過複選,大多數會直接入宮或嫁給皇子、皇孫,而上三旗包衣籍女子雖然每年都參選,但被選中也不一定馬上進宮,有可能被記名多次仍未進宮服役。清宮的宮女只服侍女性主位,就是太后、后妃、公主及皇子、皇孫的福晉,每人位下的宮女名額有限,宮裡缺人手了才會從記名女子中進行遞補,有些人在十三歲就中選,但可能十七歲才入宮。公主出嫁時,往往會從記名女子中挑選一些陪嫁到公主府,雖說也是宮女,但可能一輩子沒進過真正的皇宮。

我們在清宮劇常看到一類宮女,就是后妃的陪嫁丫頭,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這種事極少發生。皇帝的后妃在選秀後只能隻身入宮,沒有權力帶任何外人進宮。即便是娶皇后,依然沒有這種可能。只有皇子娶福晉時,陪嫁丫頭才有可能隨主子進宮服役。《宮女談往錄》的口述人老宮女何榮兒曾說,進宮前要先在外受訓幾日,比如怎樣請安、怎樣回主子話等禮儀,還有一些入宮後要做的工作,之後就被分配到各宮服務。宮女主要負責侍候妃嬪的貼身事務,如幫忙盥洗、穿戴及漿洗衣服等衛生事務,鋪床疊被、收拾細軟等收納事務;隨侍左右、端茶遞水等服務事務;針織、刺繡等,就屬於精細活計了。總之,都是后妃居室當中最日常的家務,寢宮外的粗笨活,如灑掃、搬東西,由太監負責。

門外的紫禁城。(圖/時報出版提供)
門外的紫禁城。(圖/時報出版提供)

宮女的任務雖不甚重,但終歸是侍候人的奴,尤其是內務府(由上三旗包衣旗人構成)出身的官員,更不願意讓女兒進宮當差了,他們的女兒在家都是嬌生慣養的大小姐,哪受得了這些苦。比如金朝宗室後裔、內務府第一世家完顏家,河道總督麟慶的女兒當年參加宮女的選用,落選後,他的兒子還寫過一首〈賀大妹撂牌子〉的詩文,以示全家歡慶。至清末,內務府世家的格局已經形成,官員們往往可以透過潛規則操作,不再讓自己的女兒入宮當差。

紫禁城裡的女主人們位下有幾名宮女,都是按級別分配,太后和皇后位下有十二名宮女,貴妃位下八人,妃位下六人,嬪位下六人,貴人位下四人,常在位下三人,答應位下二人,其餘地方一般不使用宮女,皇上身邊只需太監侍候。有檔案顯示,清宮裡曾有一些「學藝女子」,屬於南府等處的演藝人員。嚴格來說,她們應該算是宮女的身分,不過目前這方面的史料很少,她們是否都選自包衣女子,尚不明確,而且這些學藝女子更應該算作皇家戲班的藝人,並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宮女。如此算下來,清代的大部分時期,宮女最多不超過二百人,比如嘉慶元年有份檔案,當時皇帝的後宮有八個嬪妃,位下宮女一共四十四人,再加上太上皇(剛剛退位的乾隆)后妃位下宮女,總共不超過百人。不過到了清末,慈禧太后生活比較奢侈,喜歡大排場,率先擴充宮女編制,宮女數量猛增。宣統朝,女性主位只有太后及四位太妃,但宮女數量卻多達一百二十二人。我們看很多清宮劇,為了顯示宮廷的排場,後宮當中總是鶯鶯燕燕地站滿宮女,不過這種現象只出現在清末的紫禁城。

清朝宮女(示意圖/IMDB)
清朝晚期宮女數量眾多。(示意圖/IMDB)

清宮對宮女還是比較人性化,歷代宮女往往是終身制,一入宮門深似海,不僅貢獻自己的大好年華,更是永無出頭之日。而在清代,康熙下旨宮女三十歲可以出宮嫁人,雍正又把這個服役時限進一步縮短到二十五歲,大致以十年為限,很多人甚至二十一、二歲就可以出宮了。她們出宮後,常常由皇帝親自指婚,並形成慣例。這樣一來,宮女們對生活都有個希望,雖然清宮生活乏味,侍候人也是吃苦受累,但服役期滿就可以解放。尤其是皇帝親自指婚,不僅是一項榮譽,而且許配的人家一定比自己的門第高不少。宮女都是上三旗包衣旗人的子女,往往婚配之人也是包衣旗人的圈子,而且皇上選的婆家,大多是八旗的青年才俊,不少還有一定的官職,這一點不得不說雍正實在是個貼心暖男。所以宮女們比較害怕在服役過程被送出宮,因病出宮還好,理由說得過去,沒有皇上的指婚,就按原生家庭的人際圈出嫁,但因罪出宮或因笨出宮,便成為她們的汙點,出嫁的條件往往就要下修。

誰製造相差四十二歲的奇異婚配?

關於宮女出宮,清宮劇常有這種橋段,有些后妃生性跋扈,對自己用慣的宮女,便不願讓她出宮,到了出宮的年齡不將其上報,等於強行把宮女扣在宮裡。其實后妃對這種事基本插不上手,每年皇上都會責成內務府去查該年有哪幾位宮女應當出宮,由內務府大臣和敬事房總管太監等人交接此項事宜,和后妃毫無關係。比如雍正十一年的一份內務府奏銷檔顯示,這檔差事便是由內務府大臣莊親王允祿與敬事房總管(雍正時稱宮殿監督領侍)蘇培盛、領侍衛內大臣果毅公訥親等人辦理,而宮女的婆家,先由內務府在八旗中挑選,奏報皇上,而且要讓欽天監為他們合八字,八字相合,皇上才給予指婚,可見有多正式。

雖然沒有后妃的干擾,又有皇帝做主,但不代表宮女們就一定嫁得好。同是這份雍正十一年的檔案,當年被指婚的宮女有三人,其中兩位宮女都嫁給了八旗中的佐領(四品官),而且年齡大致相當,但第三位卻被配給了一位七十一歲的步軍校!雖然也是六品武職,但古稀老人的仕途,就像玻璃罐裡養蛤蟆前途光明、出路實在不大。雖說這位宮女的年齡大了點,但也才二十九歲,相差四十二歲的老夫少妻,在那個年代,姑娘過了門,大概就被尊稱為老太太,甚至有可能四世同堂,這樣的情況實在不太正常。

清朝宮女(示意圖/IMDB)
清朝有些宮女命運多舛。(示意圖/IMDB)

如果說清宮向來如此,依慣例把出宮的宮女嫁給年老無依的旗人,也沒什麼好說的,只能說宮女的命運不濟;但一共嫁了三個人,其中兩個正常,而且都是優質「單身漢」,突然蹦出一位七十一歲的糟老頭,不得不令人生疑。雖然文獻中沒有說明是誰,也沒解釋為什麼,但可以推測,出現這麼不正常的情況,有可能是這位宮女或她的家人得罪過皇帝,或是說了什麼不該說的話,或是對后妃侍候不周。總之,一定是讓雍正不開心,但又不是什麼大毛病,無從處罰。乾脆賞一雙玻璃小鞋,讓她噁心一輩子。指婚,這一手「化骨綿掌」,看似體貼,實在是讓人「抽筋扒皮」,雍正與慈禧大概都奉行同一句話:「誰讓我一時不痛快,我就讓他一輩子不痛快。」

關於指婚,民間還有一種傳聞,就是把宮女指婚給太監,這就是無稽之談了。清代有「旗民不通婚」的制度,宮女雖為包衣籍,但畢竟是旗人。歷史上,不乏一些窮苦旗人因貧而冒充民人,暗中與普通漢人結親,等於透過女兒獲得一些彩禮錢,這類案件在檔案中多有記載,但當事人都被重判,有的甚至被發配邊疆。在宮廷中,皇帝更不允許這類事情在眼皮子底下發生,何況把宮女嫁給「六根不全」的太監。而且清廷一向重視明代的歷史教訓,對前朝太監與宮女禍亂宮闈的事非常敏感,從明文法規上就禁止他們過從甚密,對太監與宮女「結對食」(假夫妻)的事更是嚴之又嚴。

這些明文法條表明的是宮廷對此的官方態度,對大多數人產生震懾作用,但有時在執行方面,不一定那麼嚴格。比如康熙四十四年,皇帝的上諭明確規定,不許太監、宮女之間「叔伯姊妹」地相互稱呼,禁止他們以認親戚的方式有過多的私人往來。但《宮女談往錄》裡老宮女卻口述她與太監認親的事,由於老太監梳頭劉對她常有照顧,出於尊敬與感激,她常在梳頭劉經過的地方,給他請個跪安,並叫他一聲「乾爸爸」。當然,此時已至清朝滅亡的前夜,很多規矩已經名存實亡,太監與宮女間相互認親或許已經不再嚴管。老宮女訴說這段極富溫情的過往時還掉下眼淚,透過她的話語,特別能感受到一個年紀輕輕的女孩,在極為肅穆與壓抑的深宮裡,多麼需要他人給予情感慰藉。愈是冷酷的地方,就愈需要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這是任何時代都不可避免的,即便是在宮規最嚴的時期,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或許存在,但在法規的嚴控之下,他們可能只是表達得更加含蓄。

清朝宮女(示意圖/IMDB)
清朝宮女要遵守非常多規範。(示意圖/IMDB)

在個別宮廷檔案的記載中,可以發現對「結對食」的處罰,也許沒有官方宣示的殘酷。乾隆十六年九月初五夜,寧壽宮太妃洛貴人位下的一名宮女翻牆到外院,至太監趙國寶的住所,持利刃自刎。皇帝聞報大驚,是什麼嚴重的事件,讓一名十幾歲的宮女,夤夜之間翻牆跑到太監的屋裡自盡?下令把太監趙國寶用九條鐵索綁拿關押,並讓內務府慎刑司嚴加審問。經審理,趙國寶供認他是直隸省東安縣人,年三十六,原來和本宮宮女五妞「相好」,並讓五妞替他做些生活上的雜務,後來因為口角而反目。到本年八月,由於趙國寶對主子洛貴人頂嘴,五妞順勢向洛貴人講了些他的壞話,說他平日私下曾罵過洛貴人。趙國寶氣不過,就開始說五妞平時當差不用心,而且誣告她偷洛貴人的東西,並有詛咒他人之事。聽到誣告,五妞急了,在夜裡趁著趙國寶巡更不在屋時,翻牆跑到趙國寶的值房,抹脖子自殺了。按太監趙國寶的揣測,五妞因被誣告,氣憤不過,便以死來坑陷他。如果一個宮女死在太監屋裡,無論是自殺還是他殺,一定都是巨大的罪責。慎刑司幾經審訊,並動用了掌嘴的刑罰,但趙國寶的供詞基本未動。

好在刎頸自盡的宮女五妞被救活了,慎刑司對她進行審問。經五妞招供,原來太監趙國寶在宮中向來跋扈。早年便有宮女巴彥珠為他洗衣服,後來年滿出宮了,便叫五妞來做這些事,他們並不是什麼「相好」,五妞稍有不是,趙國寶張嘴就罵,還用打小報告的方式對她進行威脅。原來有個叫七格的宮女隨意用了宮裡的白蠟,便被趙國寶告發,打了八十大板,並被逐出宮。五妞正是因為趙國寶誣告,怕賊咬一口入骨三分,洗脫不清,也被送出宮去,便一時想不開,深夜去趙國寶的住所自盡。透過宮女五妞的供狀,案件終於清楚了,慎刑司為此二人議罪。太監趙國寶凌虐宮女,搬弄是非,致使宮女負屈自盡,被發往東北打牲烏拉充當苦差;宮女五妞雖負冤屈,但夤夜間在深宮內翻牆,並以利器自盡,前往錦州與壯丁為妻。最後由莊親王允祿、大學士傅恆等重臣商議,趙國寶發與黑龍江與披甲人為奴,五妞替老病宮女當使喚女子,並且永遠在宮內效力。

從趙國寶的供詞來看,他是想把本案引到因感情產生的糾紛,未動刑罰,便說出與宮女五妞「相好」之事,而對平日欺凌宮女之事,即便被掌嘴也不肯交待。可見清宮對「結對食」的管理雖嚴,但並不會受到最重的責罰,否則他沒有必要隱瞞。不過,檔案記述中的「相好」一詞存在一些爭議,有人認為「相好」在當時可能是指二人之間的關係好,並非男女之情。不過,此事即便並不存在爭議,依舊只是個案,關於這個問題尚不明確,還需要學者們進一步研究。拋開「結對食」的問題不談,這個案件中反映出太監和宮女相處的資訊也很值得思考。比如從一些清宮制度來看,宮女的待遇比太監高,像是太監遇宮女須先行禮讓;在處罰上,同樣的問題,宮女則要比太監受到的懲罰輕得多,畢竟宮女也是旗人,地位不同。但從趙國寶案來看,他長期欺凌宮女而未受懲處,可見這種霸凌事件並未被杜絕。究其原因,我想更多是由於年長的太監在宮中已經見多識廣,相比年幼的宮女,他們成熟得多,都是「老油條」了,知道怎麼利用她們的軟弱,並有專門對付宮女的門道。制度雖然嚴格,但也是由人執行,比如太監與宮女在實際生活中的相處之道,從這個案件來看,還並非制度上寫的那麼簡單。

作者介紹│楊原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滿學所博士後,研究領域為宮廷史、社會史。

著有《詩書繼世長--葉赫顏札氏家族口述歷史》、《會玩兒:老北京的休閒生活》等;大型真人秀節目《上新了,故宮》歷史顧問。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真相只有紫禁城知道:清宮地標的歷史再發現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