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抗壓性不夠強,其實和你很有關!心理師:真正的好爸媽,會適時地做這些事

2020-09-01 15:07

? 人氣

而嬰兒哭的自我調節對母親來說又是一個互動調節,當孩子哭聲更大了,如果這時媽媽可能更煩躁了,而母親的煩躁、不耐煩會體現在她臉上的表情和語調中。可能在她哄孩子的狀態下,都會變得漫不經心。而她的無力無助感又傳遞給孩子,那孩子更加絕望了,他可能自我調節鬧得更兇,他的攻擊性也越來越強,最終傾向了極其暴怒的狀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也可能索性不哭,變成一個聽話的孩子。他安靜下來時,這又是他的自我調節。那孩子平靜後,母親也不煩躁了。而母親放松後,孩子也接受到這個信息,他會認為:原來我不哭不鬧,母親就可以對我好,母親就會展現出那種平時才能見到的笑臉,沒有那種可怕的緊繃的面孔。那這個孩子也接受了一個信息就是:我要做一個好孩子,不哭不鬧。

以上兩個例子,你會發現每時每刻兩個人都在交互-傳遞-改變-再傳遞,最終導向出不同的結果。如果這個同頻過程中沒有人覺察,沒有人打破這個循環,沒有人去修覆這個破裂過程的話,那麽這個關系最終會讓孩子變成一種不安全依戀,會讓他習得一種模式,一種固化,一種防禦,並且這個防禦在未來的人際關系中成為一種親密的障礙。

3. 匹配頻率=心理健康成長的關鍵指標

以前我們認為關系的匹配,就好像覺得它是一個靜態的,匹配是兩個人完全吻合同頻的,實際這是我們理想化的情況。匹配,實際是一個真實的互動,它是隨著時間而在一個匹配VS不匹配- 匹配VS不匹配- 再匹配的這樣一個持續的動態過程。

通過母嬰互動的研究發現,真正的匹配只有1/3的時間,比如說:母親對著孩子笑,而孩子沒有表情,一開始他們是不匹配的,但是兩個人好像能夠不約而同的在兩秒內進行再匹配,然後在下兩秒內再匹配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好母親不是指天生自帶匹配功能,而是在不匹配時,能發揮再匹配的概率。簡單來說就是修覆的康成長的關鍵指標次數,而這個再匹配出現的次數,這是心理健康成長的關鍵指標。

科胡特認為:一個人的自體內聚性就是不斷的經由破裂-修覆-破裂-修覆這樣一個不斷的過程,然後形成了恰到好處的挫折,轉換性內化而成的。

而當發生這種破裂的時候,母親做得不足而有缺陷的地方,孩子自動會把這部分補上。但孩子能補上不是必然的,而是孩子發生了挫折,然後母親的及時修覆,這時母親修覆安撫的能力就會被孩子內化,所以這個修覆時間是不可或缺的。

安全的依戀取決於高低協調的平衡

1. 過高的調節意味著什麽?

過高的調節就是母親高度地監測孩子的狀態,完全的協調,追求完全一致和相似。她渴望追求100分,稍有點風吹草動,她就立馬跑過去,趕緊進入一個匹配狀態。就好像她隨時保持在一個待命的、丁點錯誤都不能犯的、把孩子當成脆弱的瓷瓶子一樣,每時每刻都在觀察關註。不懂心理學的人會說:這真是個好母親啊,對孩子多負責多細心呀。但是過高的協調性帶來的代價就是不安全依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