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其實很悲哀!精神科醫師:這是種「天才妄想症」

2020-08-26 12:03

? 人氣

我決定要換工作,姑且考了三家公司的面試。但三家公司提供的條件都太差,所以我全都回絕了。以我的學經歷,不論是職位還是薪資都應該享受更好的待遇,但他們卻抓住我的弱點,想要廉價利用我。我對現在的公司也有不滿,但在找到符合我期望待遇的公司前,暫時還不想辭職。
(顧問.三十六歲.男性)

這個人與其說是會自覺自我意識過剩;不如說是被他人評為自我意識過剩的機會更高。被他人批評自我意識過剩的情況下,也有很多人像此個案一樣,自我評價與周圍評價之間產生落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謂的自我評價,是「Self-esteem」(自尊、自信)一詞的譯語,也稱作「自尊心」,一般的意義是正面的。像此人一樣,當處於對自我評價過高的狀態時,要他察覺自己的程度只有這樣,原本就有困難。順帶一提,精神科醫師的工作中,「引導自我評價低的人,提高自我評價」的案例壓倒性的多。

自我評價高還低,這樣決定

一開始,自我評價的高低,是怎麼決定的呢?跟先前說過的價值觀一樣,自我評價與本人的能力或力量無關,而是相對於對方的評價而定。

例如,針對那個人的工作成果,周圍的人打「七十分上下」,但他自己卻說「九十分上下」,這就是自我評價偏高。

或者,當問:「你的美麗程度有多高呢?」「來自男性的好感度有多高?」的時候,周圍的人說:「有點可愛呢!」或者「中上吧?」但本人卻覺得:「如果有人不喜歡我才怪呢!」這也是自我評價過高。

也就是說,人之所以會自我評價過高,就是「有比周圍一定的客觀評價,更高的自我計分」這回事。
客觀來看有著充足實力的人,大家都不會說「自我評價太高」。就算中日龍隊的落合博滿選手說:「我很厲害!」大家也不會覺得他是個「討厭的傢伙」。就算有人覺得他很討厭,也不會認為他「自我評價太高」。

那麼為何人會產生跟周圍評價有差距的自我評價呢?

為何與周圍評價不同調?

我是與生俱來的藝術家。我的作品並未被一般人接受的原因,是我的思維層次太高,難以向人傳達。那也沒關係,因為,不明白我才能的社會才是落後。今後,我即使被拜託了無聊的工作,也不再接了。
(藝術家.二十四歲.男性)

日文有一個詞叫「虛勢」。雖然感受到實際客觀評價或來自周圍的評價都不高,但還是想要認定自己很厲害(其實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厲害)於是就會在言行舉止上,顯出一副偉大的樣子。也就是說,為了填補自我之愛沒被滿足的部分,因而提高自我評價。會有這種情況。 

我忍不住想到,已引退的日本藝人上岡龍太郎。在大紅之前曾經自評:「技藝一流,人氣二流,酬勞三流。」也就是說,他雖然擁有一流的技藝,周圍給予的評價卻是二流的,公司的評價則是三流;當然,這說法稍帶辛辣味。

其實他從那時候就開始有固定的粉絲,風格獨特,是帶有知識分子氛圍的藝人,我自己也很喜歡他。
像他那樣自我評價偏高的一個理由,正是因為現實中的自我之愛還沒有被滿足。

我的證據就是上岡先生大紅之後,在某段採訪當中曾被問道:「您現在不說『技藝一流,人氣二流,酬勞三流』這句話了呢!」他馬上回答:「不不不,現在講的話就不俏皮了啊!」

換句話說,當他的人氣和酬勞都上升之後,自我之愛得到滿足了,自己技藝一流這種話就不必再提了。

一般人也可能說出完全相同的話:「我這麼能幹,升遷卻很慢!」「我這麼有能力卻不受好評!」自認懷才不遇的人,往往會誇耀學歷,或更進一步主張「我的能力很強」。但這種人被提拔之後,不知為何,就不再自我主張了。

關於這一點,精神分析家海因茨.科胡特有以下看法—他認為對自己過度評價的原因,是因為大家不稱讚自己,或者時運不濟;是作為一種反動,才會這樣。

周圍的人如果都不太稱讚自己、不愛自己。作為填補,便會將自我評價提高來安慰自己—我也是如此思考的。

環境塑造的「天才」悲歌

另一種類型是打從小孩時期就認定「我是天才」或「我擁有十分傑出的能力」的人。這就是妄想症,也可說是唐吉訶德式的人。 

這些人對於自己擁有超能力或天才的願望,一直抱持著某種認定。認定自己「世界第一」、「我將來會當上國王」或者「我會像鈴木一朗選手一樣。」的小孩,會逐漸在現實中撞牆,然後逐步修正對自我的認定。但有妄想症的人,即使在現實中撞得頭破血流,依然持續相信自己是天才。不過,如果運氣好,那樣的人真的會成為天才。

如果不是這類型的人就成不了才嗎—在音樂界也有一個說法:世上很少有貨真價實的天才

這類有妄想症的人,特徵就是不容易用藥物治好;他們跟思覺失調症不同,除了對自己的妄想,其他部分都是正常的。因此,推動世界的政治家當中也有這類人格。魅力領袖或者領導力強大的人,很可能是有妄想症的。在這層意義下,妄想症是好是壞也未可知。

從一開始就妄想自己很厲害的人,在某種意義上維持原狀也好,因為他們感覺不到自己的問題,改也改不了,周圍的人只能想著:「沒辦法囉!」

被灌輸的想法

有位客戶在追求我,雖然感覺不錯,但我查了一下,那個人畢業的大學落在我絕對不可能讀的等級內。我是生長於富裕家庭的獨生女,對自己的容貌也很有自信。從小,爸媽就一直教導我:「適合妳的夫婿是……的人」,不用說,學歷也包含在條件裡。光是知道他讀的大學,我的情意就突然冷卻下來了。
(製造業勤務.二十六歲.女性)

這種人當中,有些是由於父母的教養方式或出於個人的信念體系,他們總會給予自己高度的評價。
譬如,來自鄉下,有天分、從小就被冠以「神童」稱號,後來又進東大的人當中,有些人是驕矜自恃過度的。他們會說:「我只和一般水平以上的大學女生交往喔!」或者「我不跟讀那種大學的傢伙交談。」現實中真的存在這類型的人,也因此東大才會招惹人嫌。

這類人的母親,常常也是同樣典型。我有個朋友的丈夫是東大法學院畢業的;他在司法考試落榜,所以進了大型貿易公司工作。

我朋友從大阪首屈一指的名媛學校畢業,是醫師的女兒。她跟現在的老公剛開始談戀愛時,男方在學校當老師的媽媽就問:「為什麼要跟這種二流大學畢業的女孩在一起?」更不允許他們結婚,兩個人只好私奔。這位朋友的丈夫並沒有遵從父母親奇特的價值觀,他的父母也沒有來參加結婚典禮。

過高的自我評價

像這樣,他們長期被周圍的人用奇特的方式灌輸某種價值觀,不斷接收到「好厲害!好厲害!」的稱讚、寵溺吹捧過度,以致自我評價過高,總之,是養育的方式有問題

一般來說,從「灘高(是「灘中学校.高等学校」高中部的簡稱。該校高中部是位於日本兵庫縣神戶市的排名最高的私立男校,將最大數量的學生送往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和日本其他頂級醫科大學,以及國外的著名大學。)」畢業又進入東大的人很容易被認為「自尊心很強、惹人嫌惡的傢伙」。但由於在那所學校裡,大家前進東大是理所當然的,反而對「灘高」畢業生來說,進東大並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於是在這層意義上,也就不會有自我評價過高的問題。

「因為讀東大所以很厲害」之類的價值觀既不存在,而且會被說:「雖然是東大,但只不過是理科一類」(東京大學分為文科一類、文科二類、文科三類、理科一類、理科二類、理科三類招考學生,大三開始才正式分屬各學院。理科一類有工學院、理學院和農學院。)—他們反而可以冷靜的看待自己。

但在鄉下,只要是東大,理科一類或什麼類都好,反正都會被當神明看待,甚至有時連本人也覺得「沒人比我更厲害!」

高度自我評價之所以不好,其中一個原因是在社會上不受歡迎。被人說「好像很了不起似的!」或者「東大畢業就驕傲自大」、「長得漂亮就自以為是」會很吃虧,因為這正是亞洲社會特別討厭的類型。

關於這一點,我的結論是:自我評價是相對的東西,所以,最好釐清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如果有摯友不但知道,還老老實實的告訴你,是再好不過了;不過這種摯友實際上並不多—這也是自我評價過高的人的問題所在

作者介紹|和田秀樹

精神科醫師,主要研究領域為精神分析、團體治療。

現為國際醫療福祉大學研究所教授、川崎幸醫院精神科顧問、一橋大學國際暨公共政策學系客座教授,和田秀樹身心診所院長。(相關報導:一張結婚證書能保證什麼?心理師揭維持美滿婚姻最關鍵因素|更多文章)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言文化《可是,我就是會在意!:給人際玻璃心,看透自導自演內心戲,停止煩惱的無限放大》(原標題:為何別人看不見你的優點?)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