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無可疑》影評+結局分析/「自殺的話,家人多快會拿到錢?」黃秋生與林嘉欣聯手揭香港社會高自殺率真相

2020-07-31 11:17

? 人氣

不過,小說改編為電影往往都會遇到不少問題,導演袁劍偉也親自編劇,前半段的鋪陳還算不錯,抓到懸疑片的節奏可圈可點,但電影後半段卻出現太多故事線收不回來的狀況,變得相當混亂龐雜,而且還斷尾。我覺得以這樣的敘事來看,如果再砍掉小說中幾個旁線人物,像是心理學教授、退休警察,可能會讓電影更加流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什麼說《死因無可疑》結局很粗魯的斷尾,不只是因為太過倉促,其中有太多前面舖的敘事線都沒有收回來,沒有講小孩到底是不是自殺、沒有講退休警官怎麼了、沒有講葉永信和女主角後來如何,雖然電影的結局企圖想要仿造《火線追緝令》的道德難題,但他的設定很粗糙隨意,用亂七八糟的節奏就嘎然而止,這與原著小說的結局也有很大的不同,有可能受限於篇幅,也有可能導演想把剩下的留給觀眾腦補。

其實這部電影的幾個命題,都與當年日本經典類似(就連角色的名字都很相似),不過,如果把這個故事放在2020年的香港,電影沒有回答的未竟之處,其實有不少令人玩味的意涵。舉例來說,電影中死了好幾個「小孩」,從開頭葉永信的哥哥跳樓、朱重德的兒子上吊、沈子玲國小同學墜樓。他們看似自殺,其實背後都有兇手。

葉永信的哥哥在放學路上被霸凌,街上卻沒有人出手幫忙,學校、家庭、社會都沒有人察覺異常,最後釀成悲劇,因此小小的葉永信就覺得「沒有出手相救」的自己是幫兇,其實,不只是他、也不只是那些欺負他的惡霸,而是所有忽略校園霸凌、勒索案件的人都是幫凶-這便是葉永信長大後無法放下的原因。

朱重德的兒子到底是自殺或他殺,電影並沒有說明,我認為是自殺,而背後的原因可能是母親長期施虐、家庭狀況不佳、社會歧視等綜合因素,在這種破碎的家庭長大,顯示出社會安全網的失能;而沈子玲的國小怎麼死的也沒有解釋(雖然用了我很喜歡的虛實交錯手法,但很像只是炫技而無意義),他可能真的是被沈子玲教唆朱重德殺死,但我想不透的是動機為何?蓄奴?霸凌?或是另有原因。

香港青年自殺、被自殺頻傳 港警卻說「死因無可疑」

事實上,香港近年來青少年自殺率攀升,確實令各界相當憂心。香港大學在2018年統計,香港青少年自殺率從2012年的每十萬人8.3,成長到2016年的9.5,相較之下,2018年台灣的青少年自殺率為4.4。到了2017年則有媒體統計,香港疑似自殺案件,發現平均不到10天就有一位24歲以下的青少年要自殺。

香港青年這幾年一直深陷在民主運動中,從佔領中環、雨傘運動、罷課、反送中到最近的反港版國安法,那些在街頭忍受催淚彈與橡膠子彈的運動者,往往都是年輕的臉孔,不只是因為他們有行動力,更因為他們想拯救的是自己未來生活的香港,他們不只對於社會有使命,對於自己所面對的未來更是充滿了退無可退的恐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