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倫敦奧運一個眾人嫌醜場館,如今全國盛讚?想好賽後怎麼用,才是最重要的啊!

2017-04-26 12:40

? 人氣

英國與日本同為島國,也都是先進國家,可能因為如此,兩國在經濟與文化上經常被拿來做比較。其實,英、日兩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

許多人會有種既定印象,覺得英國人不食人間煙火、平時很有紳士風度,但有些冷淡,甚至有種裝腔作勢的感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雖然不能這樣概括而論所有人,但英國人的民族性,有某種程度上的共通之處。探討其本質後,會發現這個共通點就是人生態度,他們常認為做到「這樣就好」。這樣就好似乎有些妥協、放棄的意味。但對英國人來說,這樣的想法絕對沒有負面的意思。

舉個象徵性的例子來說,最近的發燒話題,就是英、日兩國,對奧運會場建設方面的決議大不相同。

日本東京成功爭取到2020年夏季奧運的主辦權,但消息發布時,新國立競技場的問題早已浮上檯面,包括景觀協調性、審核程序,和高額的建設費用等各式各樣的問題,奧運相關建設工程因此備受爭議。最後,在札哈.哈蒂(Zaha Mohammed Hadid)奪得設計首獎約三年後,政府正式宣布撤銷原案。

另一方面,2012年,札哈曾為倫敦奧運設計游泳場館。當時的建設工程雖然也發生了類似情形,但幾經峰迴路轉,游泳場館還是完工了,只是規模比原設計案縮小了約三分之一。

2012年倫敦奧運的游泳場館。(圖/George Rex@Flickr)
2012年倫敦奧運的游泳場館。(圖/George Rex@Flickr)

簡單來說,日本選擇撤銷原案、重新開始;而倫敦則是多方交涉後,縮減規模。

當時,英國政府考慮到,即使游泳場館將是選手們爭奪奧運金牌的重要競泳臺,但奧運結束後,他們預計將這個場地改建成市民游泳池,所以要考慮後續的維持、管理等各項細節。最終,英國政府決定在奧運期間設置支架,當作臨時座位區,這才完成了這座奧運游泳場館。

這座游泳場館,與札哈當初提案的曲線優美的流線型設計,可說是相去甚遠。最初的設計經過調整後,臨時支架使鋼骨外露,有失美觀。當地媒體的報導甚至將其評為「醜小鴨」。

為什麼英國人會判斷做到這樣就好?設計者札哈是否接受(或難以接受)這種做法?

這樣就好,隱含了兩個思考重點。簡單來說就是:

一、確認原訂的目標後,判斷「不做不必要的事」。

二、不一定要逐步完成既定事項,常以目標逆向推算,再找出最好的方法

無論哪一項,都與「目標意識」有關。這似乎與英國人習慣自我負責,並減少壓力、冷靜的面對工作,密切相關。

原本以為英國爭取到奧運主辦權後,會認為:「奧運是眾所矚目的活動,要趁這個好機會,讓全世界的人都看到英國的建築技術與設計實力!」

然而,英國人十分重視奧運結束後,倫敦周邊的都會發展,所以才會以設置臨時支架的游泳場館,迎接這場世紀性的重要慶典。這是幾經政府單位思考,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事物後,歸納出的柔性政策。以倫敦奧運來說,原訂目標的重點在於奧運的宗旨之一——「永續」(sustainability)。

先考慮2030年或2050年倫敦的未來樣貌,再逆向規畫奧運會場。除此之外,不做不必要的事,這就是普遍存在於這個成熟國度的思維。

順帶一提,游泳場館設置的臨時支架,在2012年的賽事結束後,便動工撤除,同樣一座游泳也搖身一變,成為曲線優美的流線型建築,不僅成為札哈著名的代表作,也是受到當地人喜愛的市民游泳池。

不嚴謹遵循計畫,就多出一份餘裕

那又該怎麼理解另一項思考方向:不一定要逐步完成既定事項?

對於日本新國立競技場是否該由札哈設計,多數民眾表示:「如果完全撤銷原案,就會違反奧運主辦權的國際公約吧!」、「這樣日本怎麼對全世界交代?」

我們或多或少都傾向於認為,一旦決定的事,就要依照計畫實行。

觀察一般人平常的工作態度,也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既然向公司提出計畫了,就得努力達成才行。」許多上班族都會給自己這類的壓力。

遵循已經決定的事,可以說是一種嚴謹的工作態度,但如果太過追求完美,在計畫過程中,時常得採取非必要的手段,而產生不必要的浪費。

有些人會覺得選擇不改變比較輕鬆,所以遵守既定事項,常比改變方向要來得簡單許多。相反的,常常回歸到問題本身,視情況不同而提出替代方案,需要更廣泛的知識與經驗,和堅韌的決心及意志力。

出社會工作後,每個人難免要面對「改變」這項課題。身在建築業,我就時常遇到不得不改變已決定的事項,而且總是會耗費不少時間,先前的努力甚至會付之一炬,所以得時時保持危機感,能夠瞬間反應、立即應對突發狀況。

關於這點,英國人習慣隨時接受改變,所以較不易累積工作壓力。長遠來看,較能產生好結果。

隨時接受改變和保留思考空間,都是比較健全的思考方式。如果一個人所生活的社會,是就算遭遇瓶頸也不能改變、沒有任何自由空間,這會多麼令人窒息。

就算改變後的方案並非最佳解答,但從目標逆向推算真正重要的人事物、考慮優先順序,並得出做到這樣就好的結論。這份餘裕,或許正是今後我們通往成熟社會的必備條件。

在這個小節中,列舉了奧運的一些環節為例。下個小節裡,我會用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例子,來探討這樣就好的英式情調。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是文化《用心的草率:看似不認真的英式精準,卻是成熟的做事智慧》
責任編輯/鐘敏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