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采華專欄】思念的方法

2017-03-24 14:10

? 人氣

2015年,知名美食作家、PChome創辦人詹宏志夫人王宣一於義大利猝逝,引發社會譁然。她與丈夫一樣工於文字,以《國宴與家宴》一書聞名。在她逝世幾年後,她的好友齊聚一堂為詹宏志慶生,儘管滿桌菜以非出自宣一之手,其中乘載的回憶仍讓所有賓客深深感慨 ……。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宣一,謝謝你,我終於吃到你的牛肉了,而且是和一些很好的朋友們一起吃。我中午去伊通公園旁的 Fika Fika 坐了一個下午,一邊寫作一邊思念你。這個晚上我們也陪伴宏志渡過六十一歲的生日,一桌菜都是你的拿手好菜,覺得好幸福。──小野(March, 2017)

彌補對一個人的思念,可以是入口的味,也可以是一種香,是大肆動廚滿屋的香氣,更是人互通互動的氣味.....

我可能是那晚極少數沒見過宣一的人,也只吃過大飯店裡複製她的菜,吃到口裏,很明白那是餐廳廚子慣性操作出來的版本 。讀了「國宴與家宴」,那好似家常談天的文字,其實需要專業好筆力,還有真想嚐嚐那個牛肉,她把做法寫的極輕鬆簡單,簡短到好似明天我想做也就可以照著做出來,並不知這就是傳說中經典的經典之作。

小野在臉書上忠實且富有情感的照片,讓我重新回想離開台北前這頓晚宴-經典宣一宴。

我不是個可以邊吃東西邊拍照做筆記,然後寫一篇美食評論的人。 因爲吃飯其實很快樂,能力有限,一分心那快樂會減分,只能放輕鬆好好品嚐。說放輕鬆,其實很需要,因為這次宴會裡大部分是第一次見面的朋友,與11個人圓桌聚餐,有它獨特的藝術。雖然在紐約生活裡社交場合很多,但不是手拿一杯酒站立走動的party, 就是面對面吃飯的長桌。在圓桌吃飯講一句話,11位完全不同性格的人會同時聽到,喝酒速度是否與大家同步,也一目了然。 從小就很怕坐圓桌吃飯,怕長輩挑到我問問題,答得好或不好, 都是潑出去的水。

但爲了那個牛肉,我可以超越壯大。

這是我第二次體驗詹家大宴,對菜單列出的那14道菜,並沒有太清楚的概念 。即使知道下面還有菜,叮嚀自己小口吃小口喝,當菜轉到面前時又忍不住再夾一筷子。每一道菜份量足,淋漓飽滿地盛在大瓷盤大陶碗裡,那是請客的精神,客人不需要把盤上的菜都吃了,但主人一定要好好大方地呈現每道菜。

(圖/作者提供) 
(圖/小野拍攝,作者提供) 

像烤烏魚子是切丁而不是片,丁狀是稍大的中型,所以足口,而白蘿蔔薄片是平常大小,愛吃烏魚子的人會被那如山的丁丁不停地引誘;鮪魚大腹赤身切的大方,厚厚的一口很享受,不像在高級日本餐廳,因爲珍貴,所以小片;青豆魚圓湯裡的青豆在碗裡是佈滿滿的,每一湯匙都有滿口的青豆;長久不住台灣,其實不知道那些食材花費多少,但所有食材皆大方呈現,沒有一項是因為貴而少用,便宜就多點,客人吃得沒戒心,連那瓶1985 的波爾多紅酒也沒特別宣布,只看到老師(詹宏志是我大學創意原理的老師) 謹慎緩慢地將酒倒入醒酒器,再到一旁的桌上注入12個酒杯,接著把12個杯子一一給客人。我當時並不知道是有點年份的波爾多,小嚐覺得 Wow!有威力的酒需要再醒一下,這是爲了那經典牛肉配的,當我慢慢地一口牛肉一口酒,我和自己說,「妳今晚中了頭獎,兩樣經典在此次交會,何德何能全讓妳碰上了!」

菜色呈現上絕沒有酒席的油亮富貴像,也沒有勾芡,淋油玩弄技巧,就是主人誠心地把每一樣食材的特色表現出來,事前上市場有經驗地挑選,回家一步步耐心清理準備,食材新鮮度,入口了然。 如「海膽香檳」,橘色海膽布局在瓷碗中心、右方佐以香檳雞湯做成的透明果凍,左方則是啞綠色的椿菜芽,三樣食材各司其所,不互搶風采。海膽上揚的生味被雞湯果凍中和,香檳襯托出淡淡的雞湯味; 椿菜增添了咀嚼感,與細滑的海膽、果凍相映成趣,有種奇妙的和諧度,爽口極了!我佩服準備經典牛肉時所需的複雜煮功,但要把不需大煮特煮的食材相互搭配,難度卻很高,須具備味覺的靈敏度、對不同文化食材涉獵豐富及豐富的想像力,把不相干的巧妙連結,合奏一曲,那是難得的天賦。老師說加椿菜是他給的主意,夫妻可以在同一個高度合作是真幸福。

這個晚宴的確有國宴的專業氣魄和家宴的親切周到,「海膽香檳」和其他幾個菜是一盅盅送到每個客人的面前,一如西式宴會,增加了工作難度,再加上開始的香檳,配菜前菜的白酒,主菜的紅酒,餐後的甜酒,在上14道菜中得換杯斟酒,其中還有一客只喝烈酒,又得把杯子收起來。在高級餐廳裡人手充足,有人問候帶位,有人點菜,有人點酒倒酒,還可以發一隊人同時上菜收盤;而家宴只有詹主廚與兩位副廚兼幫手,有時候我想起身幫忙倒個酒,但這三位既可以煮,也可以送菜,空檔間坐下與賓客一同吃喝,開個玩笑。老師身經百戰,侃侃而談非洲日出日落的美,還有當時坐黑檀雕刻木船遊河,河裡到處都是椿菜。我也就安心地當個貴賓,不要打亂了三人組的默契。

(圖/作者提供) 
(圖/小野拍攝,作者提供) 

用「真材實料」來形容這經典宴,可能太過家常語, 即使菜是老師做的,不認識宣一的我,在這頓飯後對她開始有影像,有氣息,絕對是有笑聲的, 她是個很大方的人,在他的宴席裡人人是貴賓的氣度不容易做到,她並沒有愛表現,『我真的很能幹,很會做菜』的性格, 不過就是誠心地把最好的拿出來招待朋友,而她的[最好]是非常耗時費工的。

南韓有個尼姑 Jeong Kwan,她的寺廟料理完全改變了紐約頂級法國餐廳 Le Bernadin 主廚Eric Ripert 的人生觀,親自拜訪寺廟嘗過這些料理後,他自我期許地說:「寺廟間不像餐廳,會競爭誰的米其林星多,重要的是掌廚者是否能快樂地烹飪,把愉快的心情呈現在食物中,那客人也會吃得很高興。」;這位女尼讓一輩子在米其林星星裡翻滾的大男人心服口服,從追星中解脫,要能快樂的燒,煮快樂的菜。Kwan說,「把自我意識放在最高處,創意是出不來的。」「在每個做菜的過程都盡全力做到最好,那份熱情愉快的感覺,就是佛說的Elightenment....」。(對不起無法準確地翻譯佛的術語,Enlightenment 應是頓悟見佛的意思。)

這14道菜的經典宴,口味極其複雜,費心費工,所有被她請過14道菜的朋友,很難不想念她。可能是砂鍋熬的干貝火腿醃鮮,我很想再喝一碗味滿十足的濃湯,或許是那一大鍋燒了好多天的牛肉的香;但如Kwan,宣一那個認真到頂的快樂,自我要求完成,把每一道菜的味用心體會發揮,還加上死心塌地對朋友的好,這種積極的生活理念,帶有強大的感染力。

小野的照片集錦裡還穿插了兩隻貓,其實有三隻黑貓,有隻常發聲並要人回應,有隻硬要和人親熱,得用力的摸它,不清楚是否是同一隻,但看得出貓是習慣和主人熱情互動,有對話的。老朋友來了,從貓身上可以尋到一絲對過往的安慰,回想宣一式的活潑氣氛。那晚小野是真想念這位獨一無二的老朋友和她溫暖的友誼。

也許是我的福氣,不認識宣一,所以沒有失去的痛,但又可以嚐到她的拿手菜。雖是一樣的食譜,但沒有人能做出一模一樣的味道,其實那鍋傳說中的牛肉,味道是否和以往一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請客的精神一如往昔。那天牛肉的份量可以讓每個客人再打包一份回家,

那大方快樂的感染力也就如此隱隱地散發著.....

我也開始思念一位從未謀面的朋友….. 

當晚的菜單:

烤烏魚子

桔香蛤蜊

秋葵赤身(附鮪魚大腹)

檸檬干貝

煙燻拼盤

青豆魚圓

大蒜蘑菇

海參蹄筋

香草蒸魚

紅燒牛肉(佐滑蛋白飯)

砂鍋醃鮮

開水白菜

蜜香果凍

*作者為紐約畫家,《5.4的幸運》一書作著作品可在 www.inessun.com  瀏覽查詢。

責任編輯:鐘敏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