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台最窮偏鄉教書有多難?師鐸獎得主5個在地觀察,道盡社會總無視的真相…

2017-03-15 15:30

? 人氣

因此,如果國文老師恰巧全部兼任導師職務,那麼至少需要三個國文老師才能消化完這三十節國文課。以此類推,如果國文老師兼任了組長或主任,減授的節數就更多了,那麼需要的國文老師就要更多,否則應付不完六個班的三十節國文課,除非找非國文老師來上國文課。事實上,非專長教師授課這種情形在當時的偏鄉比比皆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此,當時的爽文國中教師結構就是三個國文老師(兩個非專長授課教師)、兩個英文老師、三個數學老師、兩個自然老師(一個非專長授課),以及兩個社會老師(一個非專長授課)。至於音樂、美術、體育、家政、電腦、輔導、童軍、工藝、健康教育……等科目,就由當時僅有的五科老師分配上課。據我印象所及,當時這些由非專長教師配課科目(國英自數社以外)的上課狀況,大致是學生自習—放牛吃草有之,放卡帶聽流行歌有之,操場閒晃聊天散步有之,借給主科老師考試,或直接拿來上主科,都算是不錯的使用狀況了。

2. 教師專業及熱情不足

在爽文國中實習那一年我所觀察到的第二個現象是:除了非專長授課導致教學專業不足之外,即便是專長授課的科目,也呈現照本宣科的上課狀態。

當時除了我及某位主任之外,其餘教師都不是來自師範大學本科系。在我的第一本書以及這幾年的演講中,我不斷強調,師範大學畢業並不是教師專業的絕對保證。教師專業包含學科專業及教學專業,許多非師範大學畢業的教師,一樣能夠在中小學現場展現出極為專業的教學水準。這除了在師資培育的過程中所建構的學科專業及教學專業之外,更重要的是不斷自我要求精進,以及一份對於教育的良知與責任。

當時的爽文國中教師,教學最專業的是教導主任。雖然不是數理本科系出身,但嫻熟教材及教法,學生學習成效不錯。除此之外,只有極少數幾位雖然學科知識有限,但對教學具責任感,願意盡力拉拔孩子學習。其餘大多數老師不但學科專業及教學專業不足,更缺乏自我精進的熱情與責任感,對教育缺乏使命感。教師這份工作對他們而言,不過是倒數計時等待退休。

那時的我不清楚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教師的原因,多年以後才約略明白:民國五十七年開始延長國民義務教育為九年,國中教師需求增加,但合格教師不足,且不願意到偏鄉任教,因此許多偏鄉國中只能將就應急,聘用原本不具備教師資格的大專畢業生,導致偏鄉學校教師來源良莠不齊、因陋就簡。

教學專業不足的先天條件及歷史背景我後來理解了,但當時卻不明白為何我的教師同儕會這麼缺乏熱情。當時的我雖然也自覺會是爽文國中的過客教師,但仍然兢兢業業的在每一天的教學與行政工作中,期許也要求自己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並且好好敲鐘。我尊重當時爽文國中教師長期待在偏鄉付出的勞力勞心,但教學專業不足是不爭的事實,熱情不足更是令我不解且無法苟同的真實現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