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台最窮偏鄉教書有多難?師鐸獎得主5個在地觀察,道盡社會總無視的真相…

2017-03-15 15:30

? 人氣

經濟不利導致的文化不利,反映在整個社區的文化刺激真空。當地沒有任何可以提供文化資源的場所,只有老人集會的活動中心翻飛著幾張報紙,以及大樹下三三兩兩散落的各式佛書道義。學生的文化刺激來源就是電視台,那些娛樂新聞裡,影視明星的過時動態及軼聞趣事,就是他們認識這個封閉偏鄉社區以外世界的唯一(幾乎是唯一)來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唯一之外的,就是宮廟裡的成年人或失學青少年所描述的社會百態。透過陣頭的聚會糾眾,爽文國中當時的男生為數不少都是陣頭成員。民俗文化的底蘊尚未薰陶感染,菸酒粗話倒是快速習染上口,接著便是把扭曲的社會化價值觀帶進學校。校園裡隨處可見男孩三三兩兩聚集,練習踩踏各式官將首的步伐,嬉 笑怒罵裡串串夾雜三四五六七八九字經;女孩或蹲或坐圍觀,討論著假日隨陣頭出軍外縣市宮廟的所見所聞。

校園內沒有合時合用的教與學資源,校園外沒有正向健康的文化刺激,貧窮導致的文化不利,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這樣的偏鄉學校惡性循環。

沒有夢的未來

誠如前言,這是我的第一年偏鄉實習觀察,粗淺、直覺而個人,但這些因素的確直接間接反映在我偏鄉課堂校園裡的學生學習樣貌上:

1. 學習動機低落

「不想」和「不動」充斥在當時的爽文國中校園課堂裡。講台上,老師意興闌珊唸著課本,講台下,學生意興闌珊的或睡或發呆。「學習」這件事,甚少在課堂發生。

2. 基本能力不足

因為「不想」和「不動」,所以導致「不會」和「不懂」。大部分學生的聽說讀寫算能力和我大學時家教學生的水準差距甚大是必然的,但距離同年級學生該有的平均水準也相去甚遠。這反映在當時以升學考試分數高低選填高中職志願上,就是超過七成的爽文國中畢業生只能就讀不需要分數也能報到的某些私立高職。

3. 成功經驗缺乏

專業師資不足,以及家庭支持力道低的雙重影響之下,學生缺乏學習的成功經驗。除了對課堂上的學科學習意願薄弱之外,學校學習以外的同儕次文化團體,或社區宮廟陣頭組織,成為他們感受成就感的場域,也加速他們因為過早社會化而產生的心理生理不對等的錯置成熟表徵:嘻皮笑臉的回應學校的管教要求,稱兄道弟的敷衍老師的學業指導。

4. 學習氛圍淡薄

普遍的經濟不利導致廣泛的文化刺激不足,型塑常態的不學習校園氛圍。學生關注的焦點大多不在「學習」這件事,加上多數教師的缺乏熱情,建構出一個極少發生學習的學習場域。因為心思焦點不在學習,所以程度輕重不一的校園偏差行為每日上演著。近朱者赤的形成惡性循環:所謂的「好學生」不願意留在學區就讀;所謂的「壞學生」經過三年深造,成群結黨,造詣日深,校風日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