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今日的「玩力」明日的「能力」- 從荷蘭人說「你很會玩」是高度讚美談起

2017-02-11 05:40

? 人氣

「玩」在荷蘭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了,幼童時期的「玩」,是某種內在潛能的激發,他們靠「玩力」而玩出覺察力、思辨力,玩出為自己自信下決定的能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幼童時期的玩力,分流進入不同能力認同的中學

但,荷蘭的孩子都知道怎麼為自己選擇嗎?當然不是的。讓人驚訝同時也是荷蘭社會在反思的議題,就是荷蘭學生在小學畢業後,就必須選擇讀什麼樣的中學,中學將會影響大學與未來出入。

荷蘭中學分成讀四年的VMBO,讀五年的 HAVO,和六年的 VWO與 GYMNASIOM;而只有讀六年的中學,才有資格進入學術型的大學。這就導出下個問題,在十二歲就要面臨分流的荷蘭學子,他們難道就已「玩」出自己人生道路的方向了嗎?答案也是否定的。即使大人必須相信孩子有選擇和判斷的能力,但面對一髮牽動全身的關鍵時,老師的建議、父母的期望、學生小學畢業考(CITO)的成績表現、學生的興趣是會同時納入分流考量的,甚至有中學的校長單獨面試學生,聲音不會只有一個,孩子的成長當然也就不會盲目的順從或被迫走入自己不擅長又無法脫身的領域。

最重要的是,整個社會對於那些讀四、五年制中學而無法進入一般大學的孩童是不會看不起或是貶低他的能力,因為學業表現已不代表一切,他們只是玩出和學業成績優異的孩童不一樣的能力,多元價值觀的荷蘭人相信每個人都有他適合的位置,而這個社會需要各式各樣能力的人而且,如果讀四、五年制中學的學生渴望進入六年制才能讀的大學,或有些孩子開竅的較晚,仍是有相應的評估方式和銜接的管道的。

因為我在荷蘭進行碩士研究時,就讀的是學術研究型大學,我的同學與朋友都來自那些讀六年制中學的學生,他們全是社會第一階段分流中靠腦的菁英一族,以 GYMNASIOM 學生為例,除了有台灣高中有的英、數、自、社等科目外還要唸古希臘和古拉丁文,他們「玩」嗎?玩啊!中學時期的他們,課業壓力是很大的,但因為幼童時期的玩力,讓他們學會分配時間,因為當意識到 fun 已經 have 了,他們就會思考接下來有什麼正經任務必須要去完成,時間的掌控也就從中學會分配了(when),他們懂得用自己享受做的事情來調劑生活,而且會拿捏節度。

西方許多中學是課後比課堂辛苦,你必須自主安排學習的速度和時間,就我自己高中在加拿大就學的經驗,課後才是課堂所學的內化與輸出,我要整理教師傳授的新知並以其提供的多種作業繳交的方式擇一呈現自己消化後的理解,所以課後花的時間是課堂的好幾倍時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