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丟顆米其林星星,廚師就轟頭自盡?法國最堅持的驕傲,其他人看來很荒謬…

2017-01-13 18:06

? 人氣

法國將烹飪變成藝術,「米其林指南—高勒米約標準」占據著統治地位;在法國,烹飪成了攸關生死的大事,這一切全始於1651年的一本烹飪書。這是第一本偉大的烹飪書,第一本具有現代意義的烹飪書,而且預示了烹飪的革命。從此,食物成了大餐,大餐代表法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煮飯人人都會,為何變成一門科學?

17世紀下半,法國人開始探索一門新的科學,這項科學後來被稱為烹飪學。拉瓦顏的烹飪書開啟了一場烹飪革命,而且最後促成了烹飪學的誕生。這場起於1651年的變革帶來的結果,就是讓烹飪與飲食越來越被認為不再是簡單的需求,而是可具深度、而且也應具深度的領域。

自那以後,烹飪遂被精緻、優雅等價值觀統治。在17世紀下半葉,法國餐飲開始冠上了過去從未使用過的詞彙:「小巧」、「細膩」、「精緻」、「宮廷式」、「文明」。拉瓦顏發起的烹飪運動與時裝、咖啡館等所有成為標準先導的新法國風格一樣,都在推廣同樣的價值觀;這場運動使得食物成為新的高雅(法國)品味的基礎。在17世紀下半葉,巴黎也成了世界烹飪之都,成了名廚、餐廳、美饌的時代。

(圖/八旗文化提供)
路易十四以及宮廷成員在1687年的餐桌。(圖/八旗文化提供)

正因為有了拉瓦顏起始的這場運動,普通食物和高雅食物有了絕對的分界線,而高雅食物被我們用法語稱做「cuisine」。從一開始,真正的大餐、真正的高級大餐,是法國式的:拉瓦顏第一句話就用「我們法國」作為稱頌法國「生活方式」優越性的開篇語。因此,其他烹飪法都被視為略低一等,比如義大利烹飪書—在此之前是歐洲最好的烹飪書—也馬上稱烹飪要做成法國式或巴黎式的才好。

法國烹飪法很快便統領了西歐,這個概念在隨後的三個半世紀裡被世人毫無疑問地接受,這是一個國家在烹飪世界裡最長的統治。

《法國廚師》向全世界宣布新的飲食體驗開始了,單純的一種美食及烹飪法展現在世人面前,而且被接受了。在十七世紀中期之前,很少有人能享受到豐盛美味的大餐。1650年,完美的食物對越來越多的人敞開大門。新的烹飪書為美食下了一種「地理上」的特別定義,這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但這個定義卻持續保存至今。首先,如果顧客看到菜單是以法文寫成,就知道這一定是美味佳肴;其次,從一開始,這種美味的法國大餐就不是唯獨在法國才有、而是法國廚師以及《法國廚師》的追隨者走到哪兒,哪裡便會有法國美饌。如果一種美食被廣泛接受,它都會被定義為「法式」,但享用這種美食卻不限於是在法國境內。

拉瓦顏一舉成功地證明了法國是開創美食藝術的第一個歐洲國家。沒有這一步,高級美饌、法式餐飲等概念就無法成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