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家日本平價眼鏡能年賺百億?全聯總裁徐重仁訪JINS,看見的是台灣最大危機

2017-01-18 15:11

? 人氣

他與眼鏡的「相遇」,其實是一種偶然。2000年37歲時的他到韓國旅遊,在街上閒逛時,身旁同行的朋友突然震驚的大叫「哇!田中,你看那邊,在日本根本不可能這麼便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原來,這位戴眼鏡的朋友,發現街邊一家眼鏡行門口貼著一張海報,上面用斗大的日文寫著「一副三千日圓,15分鐘交貨」,當時,在日本配一副眼鏡大約要花三萬日圓,在韓國居然只要十分之一的價格!而且,交貨如此快速,簡直不可思議。

這位朋友決定試試看是什麼樣「奇怪」的眼鏡,當下,走進店裡配了一副,拿到眼鏡戴上之後也看得很清楚、沒有絲毫不適。

(圖/JINS Taiwan@Facebook)
JINS創辦人在偶然之間,看見眼鏡的市場。(圖/JINS Taiwan@Facebook)

這個旅途中的小插曲,點燃了田中仁的好奇心,回到日本後,他決定好好研究一下眼鏡店與產品流通的過程,也讓他經營了十多年的服飾雜貨有了轉型的契機。他發現,眼鏡品牌業者通常是透過商社向大廠下單,工廠生產好之後再透過商社交給品牌業者,品牌業者再透過經銷商把貨批發給眼鏡店──這樣冗長的流程必然會提高眼鏡的產銷成本,售價當然就居高不下。

根據經營服飾雜貨多年的經驗,田中仁心想,如果直接向大工廠下訂單,交貨後不透過盤商,直接進到眼鏡門市銷售,成本一定可以大幅下降,降低產品的售價。「韓國的平價眼鏡應該就是這樣做到的吧!」

於是,他立刻與大廠洽談,用低價買下大批的鏡框和鏡片,2001年JINS 在福岡開第一家店,一開始就運用破壞式創新的策略,推出「一副五千日圓,一天交貨」的訴求,顧客反應十分熱烈,門市經常大排長龍,JINS 的平價眼鏡超乎預期的暢銷,但也掀起了平價時尚眼鏡的戰國時代,由於門檻不高,同業開始爭相跟進,新的競爭者也如雨後春筍般四處林立。

田中仁知道這樣下去,市場將淪為價格競爭、人人無利可圖,JINS 必須再創新突破,貼近消費者的生活型態,賦予眼鏡新的附加價值,強化產品的時尚性、個性化與機能性等,唯有如此,才能再度翻轉眼鏡業,讓眼鏡變成隨時可以替換、彰顯個人風格的時髦配件。

於是,在2010年,JINS 進一步向上整合產銷流程,提升商品機能研發與時尚潮流預測的能力,從商品企劃、生產、流通到門市的銷售及行銷活動全都一貫作業,而且每個環節都全力打造出差異化的特色。這些努力擴大了它的競爭優勢,有效拉大它與同業的差距,眼鏡的銷售數量迅速攀升,2011年就從前一年的150萬副,增加為230萬副,成長率超過53%,此後三年的銷量仍保持五成以上的成長率。

我認為,JINS 之所以能夠持續強勁的成長動能,除了產品種類豐富、價格一目了然、最快30分鐘交件,高CP值更是它最大的競爭優勢,度數高的人若要選用超薄鏡片,不用追加費用;相反的,其他眼鏡店都要額外付費,鏡片愈薄費用愈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