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傳統文化,「倚老賣老」沒用!京都400年老店接班人,靠這招拯救家族企業

2016-10-01 10:00

? 人氣

京都「唐紙屋長右衛門」(簡稱唐長),從江戶時代開業至今,歷史悠久。(圖/寫樂文化)

京都「唐紙屋長右衛門」(簡稱唐長),從江戶時代開業至今,歷史悠久。(圖/寫樂文化)

自古以來,日本帶有「唐」字的詞語著實很多:唐菜、唐繪、唐帶、唐織、唐傘、唐紙、唐芋、唐臼、唐木、唐絹、唐草、唐櫛、唐鞍、唐子、唐琴、唐衣、唐獅子、唐傘、唐墨、唐太刀、唐玉、唐手、唐錦、唐船等,這些物品都曾被冠以一個共同的雅稱──唐物。這裡的「唐」泛指中國,並不僅限於來自唐代的東西,也有來自宋、元、明等時期的產物。

中、日交流密切 ,「唐物」進入日本人生活

當時的日本對舶來品十分崇拜,把從海外傳來的珍貴物品全部稱為「唐物」。唐物的出現,可追溯到平安時代,《源氏物語》中就描寫了帝王接受唐物贈禮時的場景。鐮倉時代,交流禪宗的僧侶們也帶來許多唐物。到了室町時代幕府和明朝進行勘合貿易以後,更多的唐物得以輸入日本。這一時期,在足利將軍身邊司職猿樂、園藝的雜役都被命名為「唐物奉行」,成為掌管、鑒定和收藏畫卷、瓷器、漆器等唐物的專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中能阿彌、藝阿彌、相阿彌三代人努力編纂出了《君台觀左右帳記》,詳細記錄了室禮(舉辦儀式時特殊的室內裝飾)所用唐物的價值體系。許多帶有「唐」字的物品,被日本傳統文化全盤吸收,並一直沿用至今。比如日本的茶道中,唐物茶碗、唐物茶罐等用語至今都還頻繁地使用中,以唐物茶罐為核心的一整套點茶茶具也被稱為唐物點前。另外,從寺院神社到一般家庭的隔扇上都裱糊的唐紙也是其中之一。

在紙上印刷紋樣的技術始於中國南北朝時期,在隋唐得到發展,奈良時代傳入日本。平安時代中期,隨著假名文字的完善,文學發展蒸蒸日上,人們需要越來越多的唐紙用於書寫和歌,因此日本人也學會了在木板上雕刻花紋,再將花紋印在和紙上的技術,於是日本有了屬於自己的裝飾紙。

後來,這些裝飾紙開始裱糊在隔扇上作為室內裝飾使用。美麗的唐紙花紋大致可分為貴族向、寺院向、茶人向和百姓向幾大類,以適應不同人群的審美需求。以眾多的寺院、茶室為發端的唐紙隔扇,直到今天還在桂離宮中使用。

唐長是目前唯一從江戶時代流傳至今的唐紙工坊。(圖/寫樂文化)
唐長是目前唯一從江戶時代流傳至今的唐紙工坊。(圖/寫樂文化)

戰火中生存,「唐長」老店傳承古早技藝

唐紙的製作始於當時的都城──京都。近代初期,書法家本阿彌光悅在製作活字印刷本《嵯峨本》時,將造紙術做了改良,並由唐紙師繼承了下來。江戶時代中期,造紙業飛速發展,《商人商品指南》(1824 年)中列舉了八家唐紙屋的店名,其中有一家如今仍在營業,這便是京都「唐紙屋長右衛門」(簡稱唐長)。

京都的唐紙屋大多在1864 年的武力衝突「蛤御門之變」的戰火中,損失了大量刻有花紋的珍貴雕版,唯獨唐長將家中的木盆全部裝滿水,寸步不離地守在倉庫保護著重要的雕版,直到戰亂結束。從明治時代開始,隨著文明的開化,唐紙屋一間間倒閉。今天,從江戶時期代代相傳的唐紙屋只剩下唐長一間了。

從1624 年創業至今,唐長為唐紙的技藝守護了四百多年,如今,唐長在京都市內擁有三間工坊。第十一代掌門千田堅吉之女──千田愛子女士和她的唐紙師丈夫Toto Akihiko 先生作為後繼者還傳承著這項技術。

製作唐紙步驟複雜,染料、力道都是關鍵

對於製作唐紙來說,最重要的工具是一塊長30公分、寬45公分的木質雕版。唐長在數百年間一直小心翼翼保存下來的傳家寶就是這六百五十多塊雕版,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在江戶時期雕刻的。

雕版的材質是柔軟易雕刻的樸木,由於12張雕版拼在一起才是一面隔扇的面積,為了在印刷的時候看不出拼接的邊緣線,雕版邊緣被做過細緻的處理。製作唐紙需要用雕版、和紙、染料,以及一個布面繃子。染料是顏料、雲母與膠水的混合物。礦物質雲母磨成粉末會有細碎的光澤,因此也被稱作「耀粉」。將混合好的染料均勻地刷在繃子表面,然後用繃子輕輕地黏貼雕版,讓染料全部轉移到雕版上。

想讓染料均於分布於唐紙上,手部力道非常重要。(圖/寫樂文化)
想讓染料均於分布於唐紙上,手部力道非常重要。(圖/寫樂文化)

待雕版的染料均勻分布之後,將和紙鋪上,用手輕輕按壓,使其貼合雕版。最後將沾有染料的和紙揭下,便製作完成了。看似簡單,但混有膠水的染料塗在雕版上的薄厚均勻程度非常重要,熟練的唐紙師能根據繃子黏貼雕版時發出的「啪嗒啪嗒」聲和手的觸感來判斷染料的量。只有像這樣鋪上柔軟的和紙,再用手掌一張一張按壓的細膩手法,才能讓雕版在幾百年時間內都完好無損。

新手法延續舊工藝,第12代接班人展現無限創意

從小幫父母工作從而接觸唐紙的愛子女士,真正開始獨立製作是在19歲。她與Toto 先生為了將唐紙融入現代化生活,將雕版的花紋應用在紙張以外的許多材質上,進行各種新鮮的嘗試。在建築師隈研吾設計的商業建築「COCON KARASUMA」外立面上加入唐長的古典紋樣──天平大雲紋,就是他們的試驗之一。他們創立了新的品牌「雲母唐長」,利用唐紙的紋樣製作器皿及包包,並著手改造岡山縣一幢別墅飯店的整體風格。他們甚至想將廚房中的食器以及寢具全部施以唐紙紋樣,將唐紙的美淋漓盡致地加以發揮。

「日本的家屋逐漸減少,就算沒有人再用紙隔扇,我們也希望能將唐紙的美流傳下去。」在這樣的願景下,夫婦二人開始利用唐紙製作藝術作品。2009 年,他們創作的作品《生命》被收藏在了貝聿銘設計的滋賀縣MIHO 美術館中;次年,Toto 先生的作品《向星許願》供奉給了著名的寺院──養源院,陳列在重要文化遺產俵屋宗達描繪的唐獅子杉戶繪的旁邊。從古至今,唐紙雖多用於製作神社寺廟的紙門、壁紙、屏風,但作為藝術作品收藏於寺院中,這還是首例。

美麗的唐紙花紋。(圖/寫樂文化)
美麗的唐紙花紋。(圖/寫樂文化)

在養源院中還有一扇經唐長修復過的紙門。在同一間屋子中,一面一百八十年前製成的唐紙隔扇與一面幾年前剛剛修復完成的唐紙隔扇陳列在一起。較為古老的一面呈暗青色,新的則是鮮艷的白青色。雖然顏色完全不同,但新唐紙的顏色竟是老唐紙的真實還原。「修復的時候,先將唐紙和墊紙一起剝下來,經強化加工後重新貼上一層墊紙,最後鋪上新的唐紙。花了差不多兩年半的時間。」Toto 先生說。我們看到了剝下來的古老唐紙,雖然已經相當破舊,但青色的花紋依舊完好。

「上色的材料中有染料和顏料兩種,用顏料的話,雖然年代久了以後顏色會暗沉,但色彩卻不會掉。當年唐長的祖先是將植物染料與外國顏料混合起來使用的。這種青色的外國顏料也曾被畫家葛飾北齋和伊藤若冲使用過。看來我們的祖先也喜歡用新鮮流行的東西啊。這次我們也是用顏料修復。儘管修復時,花紋的顏色和當時不太一樣,但我們在雲母中調和了金色,所以顏色依舊可以保持兩百年不變。我們使用的團龍紋是唐長在江戶時代中期所雕刻的花紋,花紋本身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面修復過的唐紙背後,是俵屋宗達創作的《松圖》,這是另一項重要的文化遺產。在養源院,有著名的近代畫家兼茶人小堀遠州設計的庭院,還有同為茶人的古田織部贈予的十字形手水鉢,可以說是集京都的名粹於一身。要將作為傳統工藝的唐紙和作為藝術品的唐紙同時陳列在一起,沒有比這裡更相稱的地方了。

細緻手法難用機器複製出來,百年老店堅持手工

今後,和海外設計師的合作案也在新一代掌門的計劃之中。「擁有幾千年歷史的花紋,祖先們守護了幾百年。要用手工複製它們,除了這裡沒有別的地方能做到。就算能用電子掃描技術將表層複製下來,但宿藏在雕版內部的東西還是只能從雕版中觸摸到。雖然這是非常抽象的感受,但日本人一直小心地保留著這種情愫,從能看到棲息在自然中的八百萬神明的時候就開始了。現在雖然看不到神明了,我們還是很珍惜這種世代流淌在血液之中的敬畏之情,想將唐紙繼續延續下去。」

千年以前從中國東渡到日本的唐紙,在日本匠人的精心維護和獨特創造下,經由每一塊雕版,經過每一代人的雙手傳遞下去,寄託了人類的無限情懷。從雕版上印刷出的一張張唐紙,就像奈良時代人們第一次看到它時眼中閃爍的光芒一樣,以後也會一直在人們的生活中美妙地閃耀下去。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寫樂文化《誠實的手藝:代代傳承的百年質樸美學,日本民藝手作之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