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該不該定期挖?耳朵進水該怎麼辦?耳鼻喉科醫師專業解答民眾最常見疑問

2019-09-03 12:03

? 人氣

外耳道沖洗(Irrigation、Ear syringing)。

滴耳屎軟化劑(Cerumenolytic agents、Wax-softening agents)。

使用器械手動清除(Manual removal requiring instrumentation)。

而當中就有網路流傳的以生理食鹽水進行外耳道沖洗的方式,但要注意的是,除了耳屎軟化劑民眾可以在家自行使用,再回診給醫師清除耳屎外,上述這些方式都應該由醫師操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蔡凱喻醫師提到,自己曾碰過濫用生理食鹽水、不明儀器進行外耳道灌洗,最後反因為力道拿捏不對,造成耳膜破掉的案例。如果民眾又在有耳膜破裂、慢性中耳炎、有裝中耳通氣管的狀態下,任意進行外耳道灌洗,恐將因此使水分直接沖入中耳腔,對中耳構造產生傷害。

更何況有部分民眾,先天有耳道狹窄或彎曲等外耳道結構異常問題,若貿然進行外耳道沖洗,更可能會讓沖進去的水流不出來而引起感染。所以,提醒民眾,切勿在家自行使用生理食鹽水、清水等物品灌洗耳道。

Q3/常覺得耳屎塞住耳道?使用耳屎軟化劑後,容易眩暈?是哪裡出問題?

不過,蔡凱喻醫師也分享,臨床上確實有不少人因體質關係會分泌油耳垢,無法經由代謝帶出,而容易積在耳道。針對這類耳屎塞住耳道的朋友,建議不妨可以養成3個月定期前往耳鼻喉科清潔,或是請醫師開立耳垢軟化劑幫助耳屎排出的方式來幫助改善。

臨床上確實有不少人因體質關係會分泌油耳垢,無法經由代謝帶出,而容易積在耳道。針對這類耳屎塞住耳道的朋友,建議不妨可以養成3個月定期前往耳鼻喉科清潔,或是請醫師開立耳垢軟化劑幫助耳屎排出的方式來幫助改善。(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臨床上確實有不少人因體質關係會分泌油耳垢,無法經由代謝帶出,而容易積在耳道。針對這類耳屎塞住耳道的朋友,建議不妨可以養成3個月定期前往耳鼻喉科清潔,或是請醫師開立耳垢軟化劑幫助耳屎排出的方式來幫助改善。(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還有一點要提醒的是,患者在就醫,拿到醫師開立的耳屎軟化劑,或是耳滴劑後要注意,由於人體耳朵內有維持平衡的前庭構造,對溫度變化相當敏感,因此不論民眾準備滴什麼藥物進入耳朵,在使用前都應該要在手中握個數秒,使液體與自身體溫接近後再使用,才不會因為液體過冷,而刺激耳朵產生眩暈反應,出現噁心、想吐的症狀。

Q4/網路上流傳:洗澡後用棉花棒掏一掏耳朵去除水分,能幫助減少耳屎生成,真的嗎?

蔡凱喻醫師再次重申,耳朵保養的重點就是讓耳朵常保持清潔、乾爽及暢通,尤其是外耳道在正常情形下,有耳垢的保護可以避免細菌感染。若貿然挖耳朵、清除耳垢,或使用不清潔的挖耳工具,不只會造成外耳道皮膚的受傷,也容易讓細菌侵入和生長。

若耳朵真不慎進水不用著急,此時可試著將頭倒向進水的那一側,以跳躍方式讓水流出。如果還是有殘留的水在耳內,可以嘗試用棉花棒輕輕的沾,唯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大力挖。(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若耳朵真不慎進水不用著急,此時可試著將頭倒向進水的那一側,以跳躍方式讓水流出。如果還是有殘留的水在耳內,可以嘗試用棉花棒輕輕的沾,唯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大力挖。(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倘若又加上因為洗頭或游泳不慎讓耳朵積存髒水,就容易引起細菌感染、造成發炎,形成外耳炎。初期耳朵有些微搔癢腫脹感,若症狀沒有繼續惡化,有時會自行痊癒;但如果發炎範圍持續擴大,就可能使耳朵產生灼熱腫痛,甚至流膿、聽力變差。

所以盡量避免耳朵進水,的確是不錯的保養方式。而可行的方法有洗頭時耳朵戴上耳塞,或塞上棉花球防水,或淋浴洗澡時戴上浴帽;在游泳前戴上專用的矽膠「游泳耳塞」,避免髒水進入耳朵裡面造成感染,都是很好的選擇。

在游泳前戴上專用的矽膠「游泳耳塞」,避免髒水進入耳朵裡面造成感染,就是很好的自我保護方式。(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在游泳前戴上專用的矽膠「游泳耳塞」,避免髒水進入耳朵裡面造成感染,就是很好的自我保護方式。(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若耳朵不慎進水也不用著急,此時可試著將頭倒向進水的那一側,以跳躍方式讓水流出。如果還是有殘留的水在耳內,可以嘗試用棉花棒輕輕的沾,唯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大力挖,免得將泡了水膨脹的耳屎越推越進去;或者是用吹風機將溫度調低、風量調小,輕輕的將水吹乾也行。

但以上方法重點都在水分的去除,耳屎是每天都會自然形成的東西,把水分清掉,並不會減少它的產生。不過,清掉進入耳朵的水分還是有好處,能幫助避免耳屎泡水膨脹而塞住耳朵,也可以減少耳朵因長期潮濕而罹患外耳道發炎,或耳朵長黴菌的風險。

【醫師小叮嚀】:

最後蔡凱喻醫師也提醒,如果民眾發現自身經常有單側耳塞的困擾,千萬不要覺得耳塞就是耳屎塞住了,而輕忽其嚴重性。事實上,舉凡耳咽管功能不良、慢性外耳炎、中耳積水、內耳不平衡,甚至鼻咽癌,或聽神經瘤,都有可能造成上述症狀的發生,民眾應積極就醫檢查、治療較有保障。

文/洪毓琪
本文經授權主轉載自華人健康網(原標題:耳屎別亂挖!滴嬰兒油、橄欖油能除耳垢?醫師破解4大迷思)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