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為了安撫孩子在車上放玩具或影片!6歲前的孩子需要一點「留白」的練習

2016-08-11 11:10

? 人氣

許多人無法放手讓孩子過自由的生活,我們寧可孩子犧牲真實的自我,也不願放棄讓自己覺得舒坦的機會。我們不了解的是,孩子沒有虧欠我們,也沒有義務要一輩子效忠我們。孩子就是上天給我們的恩典,值得我們為此而心存感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習慣性地感謝孩子跟我們分享他們的人生,這相當重要。我們要感謝他們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意義,也要感謝他們的智慧、友好、熱情、不造作及充滿活力。我們也可以教導他們心存感謝,感謝有個遮風避雨的住家、有食物可以溫飽、有健康的身體、有父母和朋友可依靠,還有美妙的大自然可供徜徉。此外,我們還可以鼓勵孩子,對自己所具有的特質(比如勇氣)、所遇到的好玩的事,以及有機會回饋付出等等表達感謝。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忘了感謝生命每一天的教誨,讓我們更加認識自己,並能以更有意義的方式充實人生。

當我們教導孩子在日常生活上找到可以說謝謝的小事時,就是在告訴他們,現在他們已經很富足了,不用再需求外物。這樣一來,就能激發孩子利益他人的渴望。換言之,體認到自己的豐足能夠點燃我們渴望服務他人的本能。

培養孩子感謝的能力,另一個用意是激發孩子本具的聖潔,也是在禮讚孩子神聖的本質。話說回來,除非我們自己做到上述的要求,孩子才能有機會擁有這樣的美好心態。在此,還要特別提醒的是,孩子不必要顯現出任何「了不起」的特質,他們天生自然、不加雕琢的質樸本性就已經值得我們禮讚了。只有身為父母的我們不懂得尊重自己良善的天性時,才會逼迫孩子成為某種我們視為「了不起」的人。孩子不必成就任何一件事,才能辨認及禮敬他們本具的神性,這也是身為父母的人碰觸自己內在神性的一個機會;更精確來說,神性本來就存在於每個生命之中。

如果我們不是心懷感恩,而是把需求跟貪婪視為動力,為了尋求滿足而不斷追逐,這樣的生活態度會在潛移默化中過渡給子女。反之,如果我們能好好享受呼吸的空氣、供我們乘涼的那片樹蔭,在萬事萬物中體驗到神性的存在,我們的孩子也會對現有的一切感到滿足。不執著、心存感激,滿足自適的心態將會帶來更多美好的體驗。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地平線文化《覺醒父母:找回你和孩子的內在連結,成為孩子最佳的心靈成長夥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