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為了安撫孩子在車上放玩具或影片!6歲前的孩子需要一點「留白」的練習

2016-08-11 11:10

? 人氣

我們可以要求孩子在一週裡撥出一小時做些對靜默有益的修習,比如練瑜伽、太極或靜心。我們可以要求他們一週起碼抽出一小時,自己一個人去戶外走走;我們也可以要求他們一週撥出一小時關掉所有的電子設備,專心跟我們聊聊,或是安靜地寫寫週記、畫畫,或其他能夠靜靜一個人做的活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的孩子值得去辨識他們的內心世界,前提是他們要有機會去跟內在人格建立起連結。這是身為父母的我們能給孩子的一個難得的機會。畢竟到頭來,親子關係的品質,才是孩子能夠接納自己、喜歡自己的關鍵。

人生就是一個又一個故事的堆疊

所有的人都在追求過一個和諧而有意義的生活,我們希望自己的經驗是有意義的,而我們的孩子也仰賴我們去理解他們的現實世界。我們的任務就是教導他們如何從人生中萃取意義及目標。

所有的生活片段都是有意義的,但往往因為太過平凡無奇而被我們忽略。所以,我們要為孩子的經驗創作出一個故事,而重點在於我們要花時間跟孩子相處,因為我們的存在會帶來連續感。我們不僅要在他們的重要時刻「在場」,也要在一些小小的時刻跟他們「同在當下」,孩子所做的每個冒險都有我們的陪伴,這種情感上的連結及身體的陪伴,會帶給孩子同調、有序及完整的正面感受。

每個經驗都各有意義,當我們提醒孩子:「記得你八歲時,我們一起去動物園嗎?你跌倒了,然後⋯⋯」跟著孩子一起回憶,那是親子之愛最自然的體現,也能幫助孩子完整他們的故事。

說故事也能為孩子的生活提供一個詮釋的架構。我指的不只是讀故事書,也包括故事本身所具有的力量。比如說,艾利斯.哈利(Alex Haley)的著作《根》(Roots,曾被改編為電視影集)。我們可以跟孩子分享他們成長的過程、他們帶給我們的感受、他們有多麼勇敢、多麼善良等等,讓孩子在故事裡聽聽自己的事,比起耳提面命的教導,孩子更容易接受我們要傳達的訊息。孩子都喜歡聽跟他們自己有關的事,因為他們渴望去創作專屬於他們自己的成長故事。透過這樣的說故事方式,我們可以幫孩子完整他們在家裡或世界所扮演的每個角色。

鼓勵孩子在日記裡寫下每天的想法及感受,是另一個能幫他們理解經驗、為每個經驗賦予意義的好方法。全家一起靜坐半個小時也是個好主意,時間可以定在週日下午。靜坐能讓每個人反思這一週所發生的事,然後再將感受記錄下來。全家一起安靜坐著,打開內在之眼,這是一件多美好的事啊!

設定這樣一個有凝聚意義的儀式,對於加強親子的連結感十分重要。無論是規定全家要一起吃晚餐,或是週末一起外出用餐,或是在每個週日早上全家人膩在一起,這些儀式都像是一種定期提醒,提醒我們全家人在一起有多麼重要。孩子若能學會依靠這樣的儀式,個性就能更穩定,成人之後回憶起這些儀式,也能從中找到支持的力量。當然,全家人一起慶祝重大事件也很重要,這些回憶都將在孩子的心智中發揮連結及凝聚的力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