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輕人已對金錢上癮了!頂尖大學不是幸福保證,耶魯教授沉痛指出最窒息教育

2016-07-27 12:49

? 人氣

有一個在顧問公司待過幾年的學生,每逢公司徵才時都趁便回學校來看我,也總是提到他想到外頭做些更有建設性、更有意義的事,但不知該如何著手,也無法想像離開現有舒適圈之後會是什麼景況,其實這種話我聽得多了。我就換個說法吧:這個年輕人已經對金錢上癮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另一個剛畢業的學生則有不同的心境;他有寫作才華,對名利地位的競爭也向來不感興趣。那孩子在給我的信中這樣寫著:

日復一日,我壓抑著抄捷徑以求快速成功的衝動,因為我的靈魂深處知道那是不對的。假如我省去接下來這十五年的基本功,不顧繞遠路的各種趣味而直接衝上《紐約客》雜誌的編輯寶座,我一定不會快樂。我一面對抗著這種念頭,那小小的罪惡感也同時轟炸著我。我一定要找出方法來遠離這種衝動。同時,我也不敢想像自己竟會產生這種矛盾。我知道類似的企圖心亦在別的耶魯人身上發作,可它以前從未影響過我,直到今天。

這些現象並非只在美國出現。英才教育彷彿是一套全球連線的系統。況且,今天美國的頂尖學府中,大概有一成的學生是來自於海外。我們的入學門檻已普及全球,讓上海、首爾和孟買的年輕人爭相跳進我們的火圈。我聽過更多來自加拿大、英國、尤其是南亞和東亞如印度、新加坡、中國、南韓、菲律賓及日本的心聲。

「我要感謝您完美地揭發現代教育之弊病,」有個駐外記者對我說,「我在加拿大醫學院讀書,您的觀點不只套用在常春藤聯盟,也合乎這裡的情況。」「我們印度有自己的常春藤聯盟,」另一個人告訴我,「就是『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IIT)和『印度管理研究所』(Indian Institutes of Management,IIM)。您提到的每個現象,我都曾在那裡親眼目睹。」

除此之外,上述過程通常也連帶造成高成就人士特有的中年危機。哈佛的資深招生主任威廉.費茨孟(William R. Fitzsimmons)就曾經如此描述:

即使是最頂尖、拿過最多獎章的學生,也會在回首過往時懷疑自己努力的這一切是否值得。越是專業人才——醫師、律師、學者、商務人士等等——越常在他們的而立與不惑之年遭受到不獨立與困惑的心理衝擊。有的推說他走上這一行是為了滿足某人的期望,也有的就只是隨波逐流,壓根兒沒停下來想過自己是否真的熱愛這份工作。他們最常說自己錯失了整個青春歲月,從未活在當下,總在追求一些錯誤的目標。

所以呢?這冠冕堂皇的高等英才教育,讓多少學生扼殺自我以擠進窄門,多少家長拚死拚活的為孩子掙學費,萬一到最後才發現這箇中的期許反而讓人生的路越走越窄,越活越窒息,那又如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