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闆數錢數到睡著的最大服飾商圈,為何在70年代沒落?該如何奪回台灣之光?

2016-06-27 12:41

? 人氣

此外,如何精進店家的零售技巧,也是艋舺服飾商圈的一大考驗。由於此地多為老一輩的店家,對於時下最潮的流行趨勢並不在行,因此必須從頭學習櫥窗擺設、衣服穿搭,乃至於零售推銷技巧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Ramble Taipei漫步台北提供)
(圖/Ramble Taipei漫步台北提供)



2. 產業觀光化

「產業觀光化」是未來發展的主軸。洪文和認為,艋舺服飾商圈的獨特性在於這裡的文化與故事,希望顧客不是只有買衣服,也能共同分享當年的盛況。
同時也將推動體驗式行銷,讓顧客在這裡都能買到屬於自己或與朋友、家人共享、獨一無二的服飾。

從MIT、DIT到BIT

台灣紡織功力目前在全世界已經屬於前段班的學生,像是Goretex的布料為各大知名品牌所採用;2014年法國的「費加洛報」更曾以「台灣贏在更衣室」專文來讚許台灣的紡織成就;台灣的機能性布料在全球市占率更是達到七成以上。

紡織產業屬於高勞力密集產業,過去台灣曾以MIT(Made in Taiwan)著稱於世,然隨著台灣工資高漲,東南亞及大陸崛起,而被取代。

(圖/Ramble Taipei漫步台北提供)
西園29服飾創作基地(圖/Ramble Taipei漫步台北提供)

為了突破困境,政府近年積極培育國內設計師,希望能推動DIT(Design in Taiwan),目前已有國內設計師到國外拿到設計大獎,證實台灣的服飾設計能力已有國際級水準,可謂小有成果。「西園29服飾創作基地」即是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與經濟部工業局合作,借重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的專業,以專案合作方式推動,希望成為一個服飾設計的平台。

有了DIT的實力後,台灣紡織與成衣產業,最重要的目標在於BIT(Brand in Taiwan),希望台灣能夠自創品牌,走出代工困境。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Ramble Taipei漫步台北(原標題:這裡曾是台灣最早服飾批發市場,看它如何再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