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緯觀點:真正的北大,是看不見的北大

2016-05-29 07:00

? 人氣

北京大學受前人之賜,可以招收到一流的學生,現在需要有具備一流人文氣質的人,繼續維繫、領導當代的人文向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哈佛連續20年都擠滿學生聽麥可·桑德爾的正義課,MIT的瓦爾特·列文教授15年之久每週在MIT 有線頻道播放1小時物理課,後來製作開放課程後,每年有200萬的觀看人次。陳寅恪備課極其認真,助手王永興回憶「沒有材料,他是從來不講課的。」當時大學者馮友蘭名氣比陳寅恪響亮得多,但馮友蘭在陳寅恪面前也是畢恭畢敬,以學生自居。故宮副院長李霖燦在台大講授「中國美術史」二十載,週週座無虛席,有些人聽了3、4年的課,社會人士來聽課的也很多。刁錦寰院士在新竹清大開課,我同朋友每週從台北開車到新竹聽課,課堂上四、五十位,只有兩位正式選課,其餘都是各系、各校的教授聽講。這些口碑菜是看不到不可動搖的學校實力。

王汎森院士在3月12日的專題報告「從域外史料看近世中國的思想、學術與社會」裡面,列舉了明清時期從朝鮮、越南、日本等來華的使者的記錄及在各國關於中國的史料,與中國自身史料的對照。因為有中外不同觀點檢視同一時代的事件,可以更客觀地理解中國當時的真實狀況。這是史學上一種創新嘗試,研究的發現可以擴大史學視野,發掘出新的素材及研究方向;也是對知識真摯的追求的一次示範。

人文學科能否再現光芒?

從北大與談者在座談中的談話可以看出,他們對「悠遊」傳統、資金分配、空間配置比較敏感;對王院士提出偉大的學問出於對知識真摯的追求則未見著墨。悠閒是一種篤定、把握所產生出的從容、優雅風度,需要有實力做後盾。奢談閒而無口碑,無精神與理想,只是懶而已。

蔡元培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大學為純粹研究學問之機關,不可視為養成資格之場所,亦不可視為販賣知識之所。」他認為大學要以「引領社會、服務社會」為職志。

如果北大只是資格養成所,或知識販賣處,就逐漸庸俗化,失去引領社會、服務社會的地位。對知識真摯的追求,會形成人文氣質、宏闊的視野及崇高的理想,如此才能引領風氣,產生偉大的學問。這些看不見的魅力及口碑,才是北大帶動風氣、塑造社會、取得領先不可動搖地位的實力。

*作者為管理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