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恐怖片是自虐?很多人覺得超抒壓!精神科醫師揭「恐怖片迷」自己也沒察覺的心理真相

2019-03-29 11:00

? 人氣

像是,規律適度的運動、冥想、正念減壓、旅遊和親朋好友聊天等,透過戶外運動、適度社交,才是真正有助轉移注意力、負面情緒的好方法。另外,其也提出3大叮嚀,建議在下列特定情況下,應避免觀看恐怖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Tips1:避免身體不適,這些特定族群不建議看恐怖片

由於恐怖片常會讓人產生恐懼、緊張、害怕的情緒,而人體在出現這些情緒的過程中,容易伴隨有心跳加速、肌肉緊繃,以及血壓上升的生理反應。所以,對於某些體質本就比較敏感的特定族群,像是,孕婦、高血壓、有心臟病病史者,就不建議用看恐怖片、驚悚片的方式抒壓。以免因為短時間內接受過大的情緒起伏,而引發不適產生。

Tips2:恐懼情緒釀失眠、影響生活?持續長達2週速就醫

絕大多數的恐怖電影,為了能營造出真實氣氛,常會選擇和我們日常生活環境十分相近、讓人有熟悉的環境,做為戲劇場景。譬如,旅館、家中、電梯、森林、校園等場所。

再加上,人體大腦在記憶畫面時,特別容易針對特定情境產生聯想,誘發大腦聶葉中的情緒調解中樞——杏仁核過度反應。所以一旦民眾身處在和恐怖片相似情境時,腦海就很容易出現曾經在電影中看到的畫面,而產生恐懼感。

因此,如果觀看者個性本就較神經質,又沒有適度釐清現實與虛構的差別。過於投劇情中,就有可能陷入類似被害妄想的氛圍,或類創傷症候群的症狀;出現不敢一個人獨處、害怕黑暗、疑神疑鬼的問題。嚴重者,甚至可能因此出現夢魘、做噩夢,甚至鬼壓床的症狀,值得注意。

一般來說,如果上述情緒持續幾天便消散則無大礙,但如果睡不好、失眠,容易緊張兮兮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作息,使學習效率、反應力變差,以及出現莫名其妙發怒等情緒失衡問題,且時間持續長達2週,就要當心可能生心理已受到影響。建議積極就醫,尋求精神科醫師釐清原因、加以治療較有保障。

Tips3:避免影響青少年身心發展,家長應嚴格落實電影分級制度

為避免青少年因心智未成熟,判斷力及現實感低,而搞不清楚演戲和現實的差異,或是出自於同儕影響下,忍不住衝動嘗試、模仿,或因恐懼而影響其身心發展。建議家長應嚴格執行、落實電影分級制度,不讓孩子提前接觸保護級、限制級電影內容。

文/洪毓琪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華人健康網(原標題:看恐怖電影是抒壓,還是花錢找罪受?精神科醫師3點叮嚀)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