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PTT更嗆辣,比Facebook更開放!臺灣大學生正夯午夜12點「抽卡友」…

2016-04-09 09:30

? 人氣

但是這跟PTT有什麼不同呢?PTT匯集了學生與社會人士,因此關注的議題相對Dcard顯得更社會化,雖然Dcard也有「時事」版,但是往往熱門文章都偏向「愛情經驗」、「成長經驗」以及「生活經驗」等,滿足了多數人「心底話無處放」的需求,而校園化的題材更能在Dcard中獲得共鳴,讓使用者自然多了一份信任與歸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可否認的是,Dcard的「單純性」與「匿名性」確實比PTT來得高,這兩者共存的特色使Dcard拉近了使用者的關係,建構出一個信任的網路環境,使得Dcard在近期更發展出不少交換禮物活動與坦承性別取向的文章,也因為使用者幾乎是匿名學生,在女孩版中能夠避免業配、代言或商業廣告的疑慮,讓美妝推薦文在Dcard更容易得到支持與信任。

在使用者介面的部分,PTT主要以鍵盤(熱鍵)操控,而Dcard則是以滑鼠操作,此外Dcard能夠收藏、追蹤文章,也能像Facebook一樣收到新回應通知,這些介面優勢都讓Dcard吸引了年輕一代的使用者。

Dcard的未來?

在匿名的環境中,完全的匿名就是一個安全的保證嗎?有PTT鄉民反應:「Dcard過度匿名的機制,使得其他使用者沒辦法辨識身份,當需要協助、宣傳或者伸張正義時,就無法進行肉搜行動。」然而這樣的反應也充滿爭議,因為不適當的肉搜行動會造成侵犯隱私、網路霸凌等負面效果,而「適當地」肉搜行為又難以界定與集體規範,因此匿名機制的爭議見仁見智,目前難有定論。

此外,只要學校信箱還能使用就能進行Dcard的申請,因此難免加入一些已經畢業的社會人士,甚至有「借帳號」發文的情況,這些現象都成為安全品質的挑戰。雖然說,Dcard已經是一個超過7萬人次註冊的社群網站,但仍有許多大專院校學生正在連署,希望Dcard能夠認證其學校信箱,儘快成為Dcard的一份子。

Dcard的崛起確實對PTT產生了微妙的威脅,有些PTT鄉民認為Dcard是PTT的「幼幼版」,甚至覺得Dcard無法跟上現實社會的議題,總是發表著心情文章或創作。但是,我認為這兩個社群網站本身創立的宗旨就不同,無法要求彼此在各方面滿足雙方的使用者,Dcard重在擴展交友圈、PTT則重在各取所需的資源交流,雖然雙方網站特性相似但功能與目標客群卻大不相同。

Dcard成立至今,已經邁入第四個年頭,在這個正要邁向發展高峰的階段,卻讓我對Dcard有幾份擔憂存在。

如同上述所言,Dcard因為使用者多為大學生,聊天頻率相近容易產生共鳴,但隨著Dcard年齡的增長,當初註冊的學生也紛紛邁向畢業之路,5年之後Dcard的使用者會不會身份不再單純,開始從校園風走向社會化的社群環境?而抽卡的功能是否也會在多年後顯得不足為奇,而此現象若真的發生,Dcard又要如何與競爭者區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