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PTT更嗆辣,比Facebook更開放!臺灣大學生正夯午夜12點「抽卡友」…

2016-04-09 09:30

? 人氣

Dcard是一個結合匿名制與實名制的社群平台。在網路世界中,Dcard的匿名讓社群互動不因發文者的人格個性與為人處事去影響到回文內容,使得一切互動都針對題目進行討論;而實名制的交友規定,能夠避免網路詐欺等糾紛,並且讓網路交友擁有更真實的互動體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正因Dcard有著安全匿名的社群環境,使得上架以來已經吸引超過50所以上的學校學生在使用,更因此撮合了上千對的情侶。Dcard的誕生被譽為社群網站的後起之秀,而它逐漸擴展的規模更成為社群網站發展的焦點。

「批踢踢」跟「狄卡」,差在哪?

圖片來源:PTT。
圖片來源:PTT。

上一代的PTT和這一代的Dcard有個共通特點就是—匿名機制。

「匿名」在網路世界中像是自由的象徵,當個體在網路群體中無法被辨識出身份與狀態時,便能隨心所欲的表態,不受規範約束,這樣的機制在言論自由的臺灣社會中,備受喜愛。但是無標準的行為環境,會使得個體在匿名中逐漸喪失自我糾正的能力,當個體缺乏自我規範時,便容易濫用匿名的機制為所欲為。

法國著名社會學家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Bon)發表的群體心理學(Group Psychology)當中,他認為「群體非理性、不負責任的衝動行為,其中是基於匿名的因素作用,使得個體喪失理性和責任感,因而表現出兇殘的反社會行為。」雖然這番論點至今仍充滿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網路霸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PTT中,以帳號為匿名的使用方式,使得許多「鄉民」們能夠在網路上各抒己見,然而因為帳號的可曝光性,造成了PTT出現匿名暴力的現象,使得每個帳號擁有者可能受到「肉搜」的威脅。除此之外,PTT因為不需要學校信箱的身份審核,因此使用者多元的年齡背景讓PTT有著豐富資訊量的優勢,卻也有著複雜的交流環境。

但PTT也不完全是一個充滿暴力或風險的平台。比較熱門的「八卦」看板則是「什麼都能聊、什麼都不奇怪」,時事、校園、影視等匯集了四面八方的使用者在當中發表各方論點,使得每位網友都能掌握事件本身又能瞭解大眾心聲;此外,也會有使用者藉由PTT的「多人」優勢來協尋事物、宣傳活動與推廣慈善,也有人透過PTT來還原新聞真相,這些特色都是匿名網路平台能在臺灣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原因。

回到Dcard,它創造了專屬性的網路空間,嚴格的帳號申請方式,讓Dcard使用者多數來自於海內外大學生,素質相似的使用者能夠提升匿名討論的品質,使社群環境更單純。

圖片來源:Dcard。
圖片來源:Dcard

在Dcard中比較熱門的分類有「有趣」、「男女」、「女孩」、「閒聊」等,這些版面多半闡述一些個人經驗與心情,而完全匿名的機制使得大家能夠放心地分享私人感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