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該是女孩的句點!從印度鄉間衛生棉工廠走上奧斯卡頒獎台的紀錄片《月事革命》

2019-03-01 11:10

? 人氣

「月經(period)應該用來結束一個句子,而非讓一個女孩的學業畫下句點(period)。」——《月事革命》

單字「period」在英文裡同時具有句號及女性生理期兩種含義,而在印度鄉間,月經始終難以擺脫不潔的汙名,衛生棉更是難以負擔的奢侈品,許多女性在月事來潮後只能就此輟學,使得月經真的成為了句點。一群美國高中生得知此事,透過群眾募資把衛生棉製造機送進印度鄉村,讓當地女性能夠以低成本製作衛生棉並出售,邁出經濟獨立的第一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描述這群印度女性用衛生棉翻轉命運的紀錄片《月事革命》(Period. End of Sentence)在24日獲得本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短片獎的肯定。紀錄片導演柴塔布齊(Rayka Zehtabchi)上台領獎時激動落淚表示:「我現在這麼激動不是因為生理期來了,而是因為一部以月經為主題的影片得到了奧斯卡!」

月經不平等

洛杉磯奧克伍德( Oakwood )高中的學生在一次校外教學中,得知高達3分之1的印度女孩因為買不起衛生棉、學校沒有獨立女廁可更換衛生棉等因素,在月經來潮期間只能待在家中,許多和她們年齡相仿的女孩,更再也沒能回到學校,使這群菁英高中的學生深受震撼。

在教師伯頓(Melissa Berton)的鼓勵下,她們在網路上發起「衛生棉計畫」(The Pad Project),募集資金把「護墊俠」穆魯根南特姆(Arunachalam Muruganantham)研發的衛生棉製造機,送到印度北方邦哈普爾(Hapur)區的農村,伯頓還找來紀錄片導演柴塔布齊(Rayka Zehtabchi),為學生們的行動留下紀錄,也就是在本屆奧斯卡獎大放異彩的《月事革命》。

23歲的印度女孩絲妮哈(Sneha)是《月事革命》的主角之一,初經來潮時,絲妮哈以為自己生了重病,「我從來沒聽過月經這種東西」,更不知道什麼是衛生棉;在絲妮哈居住的農村,月經是難以啟齒的禁忌,即使是年輕男性也以為月經是一種疾病,婦女們大多把舊紗麗或床單剪成布塊,用以吸收經血。絲妮哈萬萬沒想到,衛生棉會在幾年後徹底改變她的人生,把她從印度鄉村帶往美國洛杉磯,踩上奧斯卡金像獎的紅毯。

《月事革命》(Period. End of Sentence)的導演柴塔布齊(Rayka Zehtabchi)只比絲妮哈大兩歲,在加州長大的柴塔布齊記得,父親總不忘在她月事來潮時帶些巧克力回家,直到她飛往印度拍攝紀錄片才意識到,月經並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夠自在談論的話題:瞞著家裡到村裡的衛生棉工廠上班的絲妮哈,只敢騙父親自己的工作是「製作尿布」;她的鄰居黛薇(Sushma Devi)則得每天清晨5點起床打理家務、料理好三餐,丈夫才允許她出外工作,「但我的丈夫還是經常對我發脾氣,說家裡已經有夠多事可以做了,為什麼我還要出門上班。」

7名女性在村民的質疑眼光下辛勤工作,賺取每月2500盧比(約合新台幣1090元)的薪資。半年後,她們成功生產出1萬多片衛生棉,卻面臨了另一個難題—如何把這些衛生棉賣掉。男性老闆對於銷售衛生棉意興闌珊,絲妮哈只能挨家挨戶地向眾人介紹產品,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如今全村約有70%的女性在經期時使用衛生棉。

隨著紀錄片取得巨大成功,絲妮哈現今成為全村莊的驕傲:「我是村裡第一個出國旅行的人,我現在得到眾人的認可和尊重。」而絲妮哈的父親如今也為她的成就感到自豪:「如果她的工作對社會、尤其是女性有所助益,我對此感到相當高興。」

《月事革命》導演柴塔布齊(Rayka Zehtabchi,右)與製作人伯頓(Melissa Berton,左)開心展示手上的小金人獎座。(AP)
《月事革命》導演柴塔布齊(Rayka Zehtabchi,右)與製作人伯頓(Melissa Berton,左)開心展示手上的小金人獎座。(AP)

 

喜歡這篇文章嗎?

鍾巧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