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再次來到這裡,第1次到台灣的感受瞬間湧出」《偷書賊》作者朱薩克大讚:台灣最美的風景就是人

2019-02-17 09:00

? 人氣

澳洲作家朱薩克隔13年出新書《克雷的橋》,再次造訪台灣。(蔡親傑攝)

澳洲作家朱薩克隔13年出新書《克雷的橋》,再次造訪台灣。(蔡親傑攝)

「開始寫《偷書賊》時才26歲,我對任何事都一無所知」,澳洲作家朱薩克不是猶太裔,卻寫出以猶太大屠殺為背景的暢銷作品《偷書賊》,而母親訴說的故事,成為他想要撰寫《偷書賊》的主因。他也坦言,《偷書賊》書籍與電影是吸引不同受眾,才會有所差異。此外,10多年前曾造訪台灣的朱薩克,這次二度來台,直言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就是台灣的人情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創作《偷書賊》之初「一無所知」

現年43歲的朱薩克(Markus Zusak)2005年出版《偷書賊》(The Book Thief)之前,就已經出版4本創作,其中2002年發行的《傳信人》(The Messenger),才是朱薩克首本小說作品,不過描述9歲女孩莉賽爾(Liesel)與躲藏家中地下室的猶太拳擊手麥克斯(Max)成為好友,麥克斯教導莉賽爾看書和寫作,也讓莉賽爾躲過空襲而倖存,因為當時她在地下室寫故事。

澳洲作家朱薩克暢銷作品《偷書賊》與最新力作《克雷的橋》(簡恒宇攝)
澳洲作家朱薩克暢銷作品《偷書賊》與最新力作《克雷的橋》(簡恒宇攝)

朱薩克的父母分別來自德國與奧地利,他們在1950年代移民澳洲,由於大多數關於猶太人與大屠殺的故事,都是猶太作家撰寫,身為德裔的朱薩克,為何會想寫關於猶太人的故事呢?朱薩克15日接受《風傳媒》專訪時坦承:「我開始寫《偷書賊》時才26歲,對任何事都一無所知,也沒想過『猶太大屠殺』(holocaust)這個詞,只是聽了故事,之後才開始查資料。」

20190215-「第27屆台北國際書展」作家朱薩克專訪。(蔡親傑攝)
身為德裔的澳洲作家朱薩克,創作出與猶太大屠殺有關的知名著作《偷書賊》。(蔡親傑攝)

用一小群人不同視野看歷史

不過母親訴說的小故事,成為朱薩克提筆創作故事的主因。他的母親告訴他幼年看見的事情,1名猶太老人被押送至集中營,但筋疲力竭而快跟不上隊伍,1名男孩見狀給了這名老人一片麵包,老人親吻男孩腳踝表示感謝,此舉被納粹士兵見到,把老人的麵包搶走,用力鞭打老人,而送麵包的男孩也遭到士兵痛毆,但此刻同時出現偉大的人性尊嚴和殘酷的人類暴力,成為促使朱薩克創作故事。

不過朱薩克也分享從父母聽到的其他故事,像是他的外祖父並不想要在生日當天升起納粹旗,「我從未在檔案資料裡看過這類事件紀錄」,而他的祖父也因協助藏匿猶太人而遭受懲罰,「我從一小群人的不同視角看這段歷史」。朱薩克還說,倘若他早個10年出生,就不會撰寫這個故事,「而且這不是有義務寫給小孩看的書,但我看見小孩尋求神,成為讓我下筆的動力」。

再次到訪台灣 人情味印象深刻

「老實說,書和電影的觀眾很不一樣」,朱薩克談起《偷書賊》電影,「電影版本希望把故事講給屬於這段歷史的孩子聽,但書並不是以孩童為主,這就是兩者之間的差異......不過我想這沒有不好,也未對書籍有害,且還帶來全新的讀者群」。朱薩克坦言,並沒想過《偷書賊》一書會大賣,「這本書連續7年登上《紐約時報》最暢銷書籍榜單,而有些作品都是等翻拍成電影後才爆紅」。

《偷書賊》與新作《克雷的橋》(Bridge of Clay)相隔了13年,朱薩克強調:「這2本書對我來說都有意義,而最大的意義就是,我挑戰寫出原本不知能否寫出的作品......就是繼續寫,看繪創作出什麼,然後享受那樣的自由狀態......我也不後悔花了13年的時間才寫出《克雷的橋》。」當被問及未來寫書計畫時,朱薩克表示,同時嘗試小說與非小說類,「我沒被合約綁住......就看最後會是怎樣吧」。

20190215-「第27屆台北國際書展」作家朱薩克專訪。(蔡親傑攝)
澳洲作家朱薩克直言,對台灣印象最深的就是人情味。(蔡親傑攝)

朱薩克透露,還在醞釀的小說作品,會與《克雷的橋》有所關聯。「旅行有時可做個白日夢,但很多想法都來自內心」,朱薩克說,會把感受到、想到的事物記下,「接著就是構思主角......而我常常在想書名,但都會換掉原來想到的」。另外,這是朱薩克第2次造訪台灣,問到印象最深的事,他直言:「人情味......這裡的人很熱情,當我再次來到這裡時,第1次到台灣的感受瞬間湧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