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抗拒黑夜還是害怕?《山不轉,我轉》選摘

2016-03-28 05:20

? 人氣

如果衝突後一個小時還是無法冷靜,我還是會用選擇題繼續問:「你要我一個小時後再跟你談?還是兩個小時後?」即便要等24小時我也會等待處理。孩子知道我的關心,所以我們大半都能核對與對方的誤解,解除對方的擔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中時確實有的作業他並沒有交出去,但我知道他的「不能」,是能力不足,不是「不肯」。我並沒有要求他得交出去,只跟孩子說他得尊重老師的處置,接受自然後果。但另一方面我又放長線,告訴他:「日後會有白天」、「會看見彩紅」,念高中就可以少掉很多文科作業,念大學就可以專心學習他鍾愛的資訊數學。

你在怕什麼?

經常接觸親子團體後給我不少啟發。

小六的孩子想去鬧區逛,媽媽擔心孩子安危馬上說不准去;怕孩子手機、網路成癮,不准孩子上課時間滑手機,不讓裝3G網路,不給上網。結果孩子反彈,造成親子裂痕、家長擔憂,一陣唇槍舌戰後,結論常是「不行就是不行,沒什麼好說的」。

這讓我想起10年前開租書店的時候,幾度在租書店處理親子衝突,家長認為孩子功課不好都是看漫畫看太多造成的。隨著科技進展,後來變成功課不好是任天堂造成的,然後是電腦遊戲,現在換iPAD變成原罪。每每遇到這樣的衝突,我都會問家長:「你在怕什麼?」可是會和孩子發生衝突的家長,多數都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在我等待回答的期間,他們才開始慢慢想,然後我們就會出現類似的對話。

家長偏著頭:「鬧區很危險。」

花媽:「住在鬧區的人不覺得危險嗎?」、「鬧區人那麼多?不是安全嗎?」

家長接著說:「其實是因為年紀太小。」

花媽:「年紀太小?是怕處理不了突發事故?那要不要跟孩子談談怎麼做?先練習一下?」

家長堅決說:「還是不行。」

花媽:「你是很不放心是吧?能不能把你不放心的內容清楚地告訴孩子,讓孩子學會讓你放心?」

家長說:「你的意思是?」

花媽:「如果是第一次,你可以考慮陪他出門。或者可以跟孩子說,你想知道他是否安全,所以出去多久就要電話報備一次之類的。」

親子發生衝突,有個潛藏的心理因素是「不相信對方會如你期待」、「擔心對方的未來會愈來愈糟」。家長跟孩子的溝通早點開始,孩子才有溝通的可能,也就不必隱瞞欺騙。第一次的衝突需要善加處理、建立好規矩,之後就會越來越順暢。接著才去探討:「孩子不玩online game的時候,他還可以做什麼?他有其他興趣跟目標嗎?」

如果我們都只處理黑夜,而我們只會對親子間的對立、對抗感到疲憊不堪,那我們如何能看見白天?如何能看見未來的願景?

*卓惠珠(花媽)被台灣媒體稱為亞斯教母的花媽,本名卓惠珠。育有確診輕度自閉,難以區分為高功能自閉或亞斯柏格症的25歲男孩,深知養育這類孩子的不易,因此長期經營「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柏格」社群部落格及粉絲頁,希望協助有相同困擾的家長。目前擔任「板橋國光圖書人文空間」店長。曾主持身心障礙親職花路米廣播節目,天行者的天空電視節目,並經常在大學做自閉症及社區營造社群經營類演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