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柯文哲美中台關係論述有漏洞,赴美通得過考試?

2019-01-23 15:30

? 人氣

柯文哲解釋美中台關係的「現實主義」,其實缺乏對現實的觀察。(柯承惠攝)

柯文哲解釋美中台關係的「現實主義」,其實缺乏對現實的觀察。(柯承惠攝)

相較總統蔡英文的兩岸未完成的答案卷被中國國台辦收走,台北市長柯文哲計畫在三月訪問美國的行程中,將可能舉行一場「閉門考試」。美國的考卷不一定要用英文作答,但解題方向一定要正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柯P:台灣生存空間被三邊底線壓縮

一月十六日,柯市長再度與網紅「館長」直播,大談「美中台三邊關係」,形容美國要台灣拿著「扁鑽」往前走,認為台海局勢比八年前更困難。柯文哲提出台灣想要立足,要靠國防與經濟,也主張在國際上靠「拳頭」比較有用。

顯然柯市長非常實際看待國際問題,現實主義的理念根植在他的心中。不過,對美中台三邊關係的情勢分析,實際狀況恐怕與其「三角空間論」有些出入。如果情勢判斷有誤差,便會影響訪美解題方向,要在美國考卷上得到高分恐怕不容易。

柯文哲在直播中提及,現在的局勢是中美對抗下的台灣,認為美國底線是台灣不可變成中國實質的軍事基地,讓解放軍穿破第一島鏈;台灣的底線是中國不能實際統治台灣;中國的底線是台灣不能喊台獨,讓其面子掛不住。三條底線成為台灣的生存空間。

但柯文哲接著說,現在美國壓縮台灣,要求台灣對中國做些表態;而台灣政府縮小對中國的言論空間,柯抱怨他講的「兩岸一家親」被K得滿頭包;中國現在不僅反對台獨,習近平更要求台灣要與中國統一。因此,柯市長認為三條底線往內壓縮,使得台灣的生存空間縮小了。

乍聽之下,柯市長的三角空間論比較近乎國際關係理論中的「戰略三角理論」(Strategic Triangle Theory),也是強調權力均衡的概念,與柯市長的現實主義思維並無違和。

「三角空間論」不符現況

只是三角空間論的假設前提必須是美國、中國、台灣三方的實力相當,白話文便是三國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政治與軍事實力相當,一方的行為可影響到另外兩方的行為。

例如過去美國、蘇聯以及中國之間的較勁,簡單以聯合國安理會投票行為觀之,三國均享有否決任何一方或兩方的提案;相對的,美中台之間的三邊關係並不對稱,以至於柯文哲的三角空間論假設前提有誤。這種錯誤也會造成局勢判斷的謬誤,進而影響到回應美國考題的解題方向。而目前柯市長對三方底線的認知,與實際狀況也有些出入。

例如美國壓縮台灣要對中國表態,目前美國需要台灣能夠表示的當然是民主自由,希望中國民主化,自然不會是要求台灣在軍事上去攻打中國;而美國要求中國民主化的最終目的,是有利於亞太地區的和平。台灣是自由民主的國家,在美國這種思維下,反倒擴增了生存空間。

美國推動「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希望台灣積極參與,美國國會一年多來通過諸多友台法案,這是在一九七○年代中美建交、通過《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 Act)之後,現階段美國行政與立法部門對台灣最友好的時刻,給予台灣空間要比過往大。這可以從一五年當時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訪美期間進入國安會、國務院與貿易代表署等單位、美國官員在國務院會議室主動擺出中華民國國旗等看出。

美國國會大廈。(美聯社)
國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修正案,台美關係再達高峰。(美聯社)

台灣的空間一直是被中國壓迫,中國「反獨促統」壓力一直沒有改變過。而美國也沒有給予台灣一定要與中國統一或一定要坐上政治談判桌的壓力;再加上美國目前沒有與中國有共同反恐的需求,所以給予台灣空間反較過去二十多年更大。

其次是台灣的底線,雖然台灣是否得以撼動中美權力關係體系仍有疑義,但不可否認的是,台灣是中美之間的一個矛盾點。回顧過往,台灣民眾在一九九六年行使第一次直選總統權利,二○○四年行使公民投票權利,直到一八年十項公投,雖然中國仍有部分抱怨,但對公投的敵意與○四年相較少了很多。台灣民意展現的空間增大了,九合一民主選舉與民意的展現,相較中國共產黨以黨領政的獨裁體制,台灣的空間不也增大了嗎?

現實主義沒錯,錯在前提假設不對

至於新南向的重點國家紛紛思索與台灣建立新的夥伴關係,甚至某些國家還對過往對台灣不友善的行為表達歉意,至今終於發現台灣是亞太堅強的民主堡壘。在應對中國滲透、顛覆的做法上,這些國家反而壓縮中國在其境內的活動空間,擴大給予台灣的空間。

柯文哲的現實主義觀並沒有問題,缺陷就在於假設情境上的錯誤,如果因此而影響到最後的判斷,那在對外與兩岸事務上的決策就會產生問題。

一般國家考試,考選部會公告命題大綱,所有考生一體適用。至於美國會出什麼題目來測驗台灣潛在的總統候選人,其實命題大綱早已公布,端視考生是否有好好準備。

首先,美國仍將關切台灣未來總統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美國對解決兩岸關係沒有興趣,是要瞭解未來總統在管控兩岸關係方面的做法,是否能與美國變動中的國家利益相符。

對中、對美與亞太區域聯盟

其次,美國在亞太地區靠著黃海(北韓問題)、東海(釣魚台列嶼問題)、南海(島礁歸屬與海域自由)來與中國周邊國家結盟,這種聯盟體系會因中國實力的擴張與野心而更加緊密。美國當然不希望台灣破壞這種聯盟,雖然單靠台灣一己之力也不可能產生破壞力,只是美國需要瞭解未來台灣總統在這些問題上到底是中立?站隊美國?還是傾向中國呢?

第三,美國關切未來台灣總統推進台美關係的做法,例如賴清德離開行政院職位時,提出了對過往民進黨在野時,他做為國會議員在國會反對美豬、美牛表示道歉。顯然任何一位台灣總統候選人都要面對這樣的貿易、農業問題,這也涉及到未來台美經貿協議,甚至關乎台灣是否有機會參與日本目前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TP)。

此外,台美關係重點在軍事層面,包括台灣國艦國造、潛艇製造以及軍機汰舊換新等國防工業問題,該如何推動與發展? 

第四,美國在國家安全與利益下,目前對中國企業知識財產權以及竊取敏感科技的戰爭。由於兩岸商務往來密切,對台灣未來總統如何能落實防範、保密以及維繫台美之間的信任關係,也會是美國關切的焦點。

杜特蒂反美當選,卻躲不了美國影響

總而言之,柯文哲目前人氣指數雖高,也可能仿照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路線,但杜特蒂在美國的攻擊與扯後腿下,雖然仍然可以當選菲律賓總統,但在政治與軍事上菲律賓仍走不出受到美國影響的局面,任何台灣未來總統也將面臨此一局勢。

距離三月訪問美國仍有些許時間,除了市府內的「國際政經戰情室」外,柯文哲多與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聊聊,或許會聽到讓美國滿意的參考答案。(本文作者為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