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大道仍淪奴隸之城 美國平權發源地賽爾瑪光輝不再

2016-02-16 14:50

? 人氣

曾為美國黑人平權運動發源地之一的賽爾瑪,至今淪為鬼城。(取自推特)

曾為美國黑人平權運動發源地之一的賽爾瑪,至今淪為鬼城。(取自推特)

「每一個人都說我們找不到工作是因為我們有所不足,但其實根本不是我們缺了什麼,而是我們所擁有的:黑皮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嘴裡叼著菸,雙手被血染紅的布巾包裹著,一名在旁休息的工人說,「這(撿磚塊)根本是奴隸的工作,沒什麼好說的,這就是城裡唯一的工作機會。認真想想其實蠻搞笑的,因為我手中的這些磚塊,以前可都是由黑奴所製作—你眼前所見就是最真實的賽爾瑪(Selma),仍是一個奴隸之城。」

撿磚賺微薄薪水

這天,天氣十分寒冷,在逼近零度的空氣中,十幾個身影在曾是棉花倉庫的廢墟中攀爬,撿拾磚塊。接近日暮時,工人們紛紛聚到火堆前取暖,他們一天工作10小時,從廢墟中撿出可用的磚塊、堆疊成一座座小丘。他們的薪水十分微薄,一堆500個磚頭才能領到10至20美金。

這些磚塊是來自1870年代的手製磚塊,因為有著歷史意義,特別受到買家喜愛,一個磚塊市價約1美金左右。

撿磚塊的工作非常辛苦,需把磚塊從充雜碎金屬、木頭的廢墟中挑出,撥開其上的灰泥,通常要花上半天的時間才能聚集一堆500個磚塊。

一位長者說道,「大家都聽聞這兒有工作,但沒幾個人要做,因為它給的薪水根本不夠你生活,甚至許多人在撿磚頭時受了傷。但在賽爾瑪根本沒有其他工作機會,如果你有犯罪紀錄,要找上一份工作更是難上加難,況且幾乎每一個住在賽爾瑪的居民都有著記錄。」

其中一位工人珍妮佛(Jennifer)從白天撿到晚上,卻毫無怨言,因為她是一位單身母親,有5個孩子要養。「我願意做任何工作,而這是城裡唯一的工作。」

艾德蒙佩圖斯大橋上的血腥星期日

開往賽爾瑪的沿途上可見各式歷史紀念碑,顯現這個城市的歷史意義與價值,它曾是一座奴隸之城、曾被視為民權發展的重要發源地之一。1965年非裔美國人爭取投票權的大遊行就是源於此地,2015年獲2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逐夢大道》(Selma)便是取自此城市之名。

城內的艾德蒙佩圖斯大橋(Edmund Pettus Bridge)在黑人民權運動中極具象徵意義,1965年3月7日星期日,抱著爭取平等信念的數百人遊行隊伍準備從阿拉巴馬州(Alabama)賽爾瑪市走到首府蒙哥馬利(Montgomery),但走到艾蒙德佩圖斯橋上時遇上鎮壓。警方以棍棒和催淚瓦斯暴力鎮壓,造成多起流血衝突,史稱「血腥星期日(Bloody Sunday)」。

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去年來到這座橋上,參加美國黑人民權運動賽爾瑪遊行(Selma March)50週年紀念活動,並發表演說。

賽爾瑪的歷史光輝不再

過了艾蒙德佩圖斯橋後,迎來的是3條充斥販售紀念品店家的小街區,以迎合前來參觀的遊客,然而走過這些街區後,映入眼簾的是最真實、赤裸的賽爾瑪—它困於貧窮下的醜陋面貌。

隨處可見棄置已久的房屋,牆上塗滿幫派標誌,屋內空酒瓶、速食店漢堡包裝紙散落一地;保存較良好的房屋屋外,擺著一個又一個「停止暴力」的標語牌。在賽爾瑪城內走著,可見一群群的男子躲在牆角販毒;同時城內也看不到運轉中的工廠,只剩那些空蕩蕩的工廠廢墟。

賽爾瑪的居民不論在經濟亦或是政治上都是被剝奪的一群,城內居民背後所代表的是一個更龐大的群體—非裔美國人,及他們面臨的困境。賽爾瑪曾擁有它光輝的歷史—黑人民權運動的勝利,但現在卻成為了美國民權運動失敗的標誌。

非裔美國人的高失業率現象是歧視?

非裔社會學家威爾森(William Julius Wilson)於1987年出版的《真正的窮人》(The Truly Disadvantaged)內提到下層階級(underclass)這個名詞,用以描述生活在都市的貧戶,他認為,「無工作機會是下層階級出現的主因。」2012年再版書的內容中,他進一步說明「種族歧視使得黑人族群落於現在經濟上的處境,但現代經濟的運作情形,讓他們的處境更加危險。」

目前在美國,非裔美國人的失業率約比白人高出2倍。賽爾瑪8成居民是非裔美國人,而他們的失業率甚至更高。在2010年,賽爾瑪居民的失業率高達20%,雖近5年來失業率已減半來到10%,但此數據仍高出全國平均值近2倍。

此外,賽爾瑪居民(就非裔族群來說)的薪資仍遠落後於全國,中等家庭的年收入約在美金2萬5000元左右(約新台幣75萬元),不到全美平均的一半。

僅管美國學界及政客都曾就非裔美國人承擔較高失業率、較低薪資此一現象提出無數論點—教育程度不足、倚賴勞動性質工作、跟不上科技帶來的轉變等,但多數賽爾瑪居民認為,這一切都是他們替種族歧視找的「藉口」。

現年55歲的賽爾瑪居民馬克思(Marcus)受訪時說到,「每一個人都說我們找不到工作是因為我們有所不足,但其實根本不是我們缺了什麼,而是我們所擁有的:黑皮膚。」

連居民都想逃離的鬼城

當地居民對於遊客願意不勞舟車之遠前來賽爾瑪,他們眼中的鬼城,都感到無比吃驚,口氣中帶著驕傲及些許懷疑。「天哪!從加拿大來的,他們大老遠從加拿大來只為看賽爾瑪?」有人驚呼著說。

當一群當孩子被問及「是否喜歡賽爾瑪這個城市」、「在此地長大的感覺為何」時,他們一臉困惑,但其中一名9歲女孩羅蘋(Robin)自告奮勇地說:「不,我不喜歡賽爾瑪,一點都不。每天都一直聽到槍聲,而且我媽媽找不到工作,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準備要搬去佛羅里達州(Florida)。」

賽爾瑪居民的告白

「我也想脫離這種生活,但(不販毒)之後我能做什麼呢?在賽爾瑪根本找不到工作,況且我沒有任何技能、又有4項犯罪前科,還會有誰要用我呢?在我放下手中的槍、穿上麥當勞制服的那一刻,肯定會有人向我開槍,嘲笑我的懦弱。」艾斯闊(Escrow)說到。

今年34歲的艾斯闊身上有4項前科紀錄,分別是販毒、非法持有槍支及謀殺未遂。14歲時,艾斯闊犯有毒癮的母親帶他到賽爾瑪與祖母同住。

艾斯闊微笑時,露出他幾近空蕩的前排牙齒,笑道:「歡迎來到真正的街區,在這裡人們可不是鬧著玩的(don’t play games)。」

他曾被人開槍射擊6次,也曾多次對人開槍,「我不知道我曾對多少人開槍,我只是一個槍手,一直一來都是。」他安靜地說,不時停下腳步兜售手中的毒品,「抱歉,我還是得做點生意。」

當被問到賽爾瑪的槍支問題時,艾斯闊說:「當我來到這裡時,每個人手中都有一把槍,並且都隨意開槍,所以我得把自己變得跟他們一樣。我很快就學會我必須變得更強悍,如果我不這麼做,其他人會認為懦弱,然後開槍射殺我,所以現在我變得更強悍了。」艾斯闊到哪槍都不離身,除了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才會略顯安心地將手中的槍放下。

盼奇蹟再度出現

賽爾瑪作為一個美國民權運動的象徵地,常吸引遊客前來造訪此地,有些人甚至受電影《逐夢大道》(Selma)影響而慕名前來,想一睹艾德蒙佩圖斯大橋的宏偉,即便對於能親眼目睹電影中場景而感到無比興奮,受訪時都一一表示對當地治安有所疑慮。

當被告知前來的遊客對自身安全表示憂慮時,瞬間笑容從艾斯闊的臉上消失,他嚴肅地說:「我們從來不會傷害遊客,從來沒有過,懂吧!我們自己吞下這一切鳥事,他們來到這裡是因為奇蹟(special things)曾在賽爾瑪發生過,我真希望它能再次出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