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觀察:香港旺角衝突為何因小販糾紛而起?

2016-02-11 11:18

? 人氣

香港街頭小販由來以久,而街頭小食如咖喱魚蛋(魚丸)、雞蛋仔等亦都成為香港本土文化的一部分。但自1970年代開始,政府不再發放街頭熟食小販牌照,小販文化也隨之日漸式微。(BBC中文網)

香港街頭小販由來以久,而街頭小食如咖喱魚蛋(魚丸)、雞蛋仔等亦都成為香港本土文化的一部分。但自1970年代開始,政府不再發放街頭熟食小販牌照,小販文化也隨之日漸式微。(BBC中文網)

香港年初二凌晨爆發嚴重衝突,警方向示威者噴射胡椒噴霧、向天開槍示警,示威者則以磚頭回擊,在街道燃燒雜物,情勢一發不可收拾。這場旺角騷動,可能成為香港政治的一個分水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事件導火線源於政府人員——包括食環署職員及警方——於新春期間向售賣熟食的無牌小販執法,驅趕他們。一些市民及「本土派(鼓吹香港本土意識)」組織成員到場聲稱保衛小販,與警方爆發衝突,情景非常混亂。

小販與「本土派」

香港街頭小販由來以久,而街頭小食如咖喱魚蛋(魚丸)、雞蛋仔(類似台灣的雞蛋糕)等亦都成為香港本土文化的一部分。但自1970年代開始,政府不再發放街頭熟食小販牌照,小販文化也隨之日漸式微。

不過,長期研究香港小販政策的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專任導師梁志遠對BBC中文網說,以往新春期間,一直都有「潛規則」,政府人員在處理街頭小販上會比平時稍為寬鬆。

梁志遠說:「這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做法)。年初一至三,大家都休假,中國人免傷和氣...... 過年有一個機會,大家享受民間小食的特色。」


本周,本土民主前線」等本土派組織號召抗議者到場聲援小販並與警員發生對峙。

但這種執法人員寬鬆處理的做法自2014年「佔領中環」運動結束後發生了改變。梁志遠說:「去年(農曆年)打壓桂林夜市(九龍深水埗區桂林街夜市),當然他們(官員)的講法是收到投訴,加強執法後,衝突亦變頻繁。」

今年,早於農曆大年廿九,政府執法人員就開始在絕大部分地區驅趕街頭小販。梁志遠形容,這是全面取締執法,中間沒有緩衝空間。

梁志遠形容小販議題已成為「火藥庫」。他補充說,「政府低估了現在香港的社會政治氣氛,(小販)已變成本土議題……強壓的話,後果將不能估計。」

至於香港「本土派」組織關注小販問題早已有跡可尋,其中「本土民主前線」在去年農曆年也曾參與支持小販的運動。

據媒體報導,當時「本土派」成員與政府執法人員曾起口角,亦有辱罵他們,造成衝突。不過,「本土派」成員後來也參與收拾垃圾,清理街道。

「本土派」成員認為,香港的本土文化正日益受到侵蝕及打壓,而街頭小販正是其中之一的象徵。

小販與貧富懸殊


香港旺角騷亂現場一片狼藉。

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分析說,在發生旺角衝突當晚,有不少人是響應一些團體的網上號召,到旺角示威。

他說,「起碼有部份成員非常不滿政府所謂貧富懸殊、甚至他們認為官商勾結的政策,包括對小販的政策。」

以往,香港有為數不少的小販在街頭擺賣,是社會流動的其中一個階梯,亦是社會最低層的一個謀生方法。政府一直指小販賣賣的食物不潔,或者阻塞交通。但也有人認為政府打壓小販,是為了保障地產商、業主的利益。

根據統計,在香港約720萬人口中,其中大約96萬人為貧窮人口,而香港堅尼係數(反映貧富差距的指數)也一直居高不下。根據2011年數字,香港吉尼係數達0.537,遠高於0.4的警戒線。而美國中情局出版的《世界概況》(The World Factbook)也顯示,香港的貧富懸殊的嚴重程度位居全球排行第12位,而前11名主要是非洲國家。

社會深層次矛盾

雖然旺角衝突的直接導火線是小販糾紛,但造成衝突的原因遠不止於此。事實上,自2014年爭取香港更大民主的「佔領中環」運動以失敗告終後,香港社會表面上看似重歸平靜,但許多內在矛盾一直沒有真正得到處理。

「佔中」運動後,北京與特區政府都未有向示威者作出任何讓步,不少人認為他們必須改變抗爭策略。香港科技大學的成名說:「年輕人越來越相信,非暴力抗爭無效時,遇到他們覺得離譜、不合理的情況,他們容易被強調直接行動的本土組織所呼召出來,有可能使用武力。」

另外,成名還認為,「佔中」運動結束後的一年多,衝擊香港人核心價值的事件不斷發生。銅鑼灣書店五人失蹤是其中一例,而特區政府強推預算超支的高鐵工程等亦是一例。

會發生更多暴力事件?

王永平指,從香港政府角度來看,執法是無可厚非,但政府管治需要在權威及民意之間取得平衡,不能只以硬碰硬。
王永平指,從香港政府角度來看,執法是無可厚非,但政府管治需要在權威及民意之間取得平衡,不能只以硬碰硬。

前香港政府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曾在2014年11月預言說,未來兩年香港有機會出現暴動,現在看來,這一預言幾乎成真。不過,王永平指出,初二凌晨發生在旺角的衝突,還屬於地區性,尚未到暴動的層次。

王永平說:「用磚頭去擲,當然暴力,放火當然也是。但他們未有衝擊商店,我覺得『騷亂』比較合適。」

王永平指,從香港政府角度來看,執法是無可厚非,但政府管治需要在權威及民意之間取得平衡,不能只以硬碰硬。執法人員在新春期間向小販執法,與民情違背,就是一個例子。

不過,除了小販以外,王永平指出,更深的問題是政府對反對聲音視若無睹。王永平說,香港特區政府現時不理會反對聲音,並假設「沉默的大多數」是支持政府,這是危險做法。王永平說:「假如他們強烈支持政府的話,他們會表態。」

他以特首梁振英委任李國章為香港大學校委會主席一事作例子,多達九成七港大舊生投票反對李國章出任主席,但梁振英最終仍然堅持已見。

香港大學或中文大學的民意調查顯示,香港特首梁振英自2012年上台後,民望一直徘徊低處,長期處於不合格水平。

歷史例子:1967年暴動

1967年暴動是香港開埠以來的最嚴重的暴動之一,不少人亦將旺角衝突與1967暴動相比,其中經驗或可供參考。
1967年暴動是香港開埠以來的最嚴重的暴動之一,不少人亦將旺角衝突與1967暴動相比,其中經驗或可供參考。

1967年暴動是香港開埠以來的最嚴重的暴動之一,不少人亦將旺角衝突與1967暴動相比,其中經驗或可供參考。

王永平說:「從表面去看, 很簡單,文化大革命來到香港,不受控制,衝擊殖民地,依法執法把暴徒全都逮捕,問題就解決了。」

港英政府當時也有追緝1967暴動的參與者,但後來亦作出反省,推出一系列改革爭取民心。

根據香港史學者高馬可(John Mark Caroll)著作《香港簡史》(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1967是香港管治「重要的轉折點」,當時港英政府更加關注市民大眾。

麥理浩於1970年代初成為港督,當時推行免費教育政策、成立民政處,以了解民情、及推行更多社會及勞工法例。

特區政府立場

香港特首梁振英已經界定為旺角衝動為「暴亂」,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亦作出類似言論。
香港特首梁振英已經界定為旺角衝動為「暴亂」,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亦作出類似言論。

香港特首梁振英已經界定為旺角衝動為「暴亂」,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亦作出類似言論。她說:「因為這個不是一個普通的示威行動,這個是一個暴亂的事件,我們看到似乎是有組織地,亦不斷去衝擊在前線執法的警務人員。」

她還說,「這一件事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暴亂事件,不要再找任何的借口為他們去掩飾,包括說是一件小販管理事件,或者是一個政府管治的問題,甚至說是過去政改期間非暴力的『佔中』得不到結果,現在便無可避免出現這些暴力的行為,我覺得這些全部都是一些借口來的,亦不要再為一些很小撮的年青人去採取這些暴力的行動作掩飾,社會是要知道事實的真相,今次的事實真相是一件應該我們整個社會共同譴責的暴亂事件。」

經過一晚的衝突,香港特區政府會否檢討成因及如何處理後遺症,尚待觀察。

1967年暴動造成50多人死亡、800多人受傷,土製菠蘿(炸彈)遍地。如斯暴力場面會否重現香江?

如果香港特區政府不小心處理旺角衝突,正如王永平所言:「可能這只是個開始。」

(責編:歐陽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