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這種不正義不道德的事,蔡英文不該繼續胡為亂作

2019-01-09 07:10

? 人氣

。(資料照,甘岱民攝)

。(資料照,甘岱民攝)

蔡英文總統在2019元旦談話中,說這兩年經濟發展績效良好,稅收大幅超徵,要求行政院將這大筆「國家經濟紅利」,就以2018年超徵額的半數約300億元,「還稅於民」或「還利於民」,用來濟助弱勢族群,以落實「財稅正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實則蔡英文這項「德政」措施,根本不是真正「財稅正義」體現,專家咸認,祇是為了2020大選爭取連任「大撒錢大買選票」詭計,找個「漂亮藉口」罷了。

這種一如過去兩年八個月之所為,用「掏空國庫、搶奪人民百姓私有財」方式,期冀圖利黨私黨人、替自我鞏固徒眾樁腳搶選票之繼續胡為亂作,豈可容忍?

哪來兩蔣治國時代乃有的「國家經濟紅利」?

以過往三年,臺灣經濟社會發展情勢與政府管理效能效率狀況,根本不可能有所謂「國家經濟紅利」的產生或出現。在七十多年臺灣經濟發展史上,祇有兩蔣治國的將近45年期間,整個國家社會都在戮力發展經濟產業、精進提升經濟社會生產力,且政府公共行政部門齊心戮力「嚴守國家財政秩序」「講求財政效能」「精進財政效率」情況之下,從蔣經國孫運璿及其以前任何一個內閣政權時代的「年年財政盈餘少者2,500億元,多者可達8,600億元歲計盈餘」且使整體國家財政「一直是公共負債比率從來不逾GDP之 1%」,直讓臺灣成為國際市場經濟社會中的傲人「財政穩健經濟體」。

也唯有兩蔣治國期間,在臺灣,才能真正看得到「正常健康的稅收超徵」狀況。

蔡英文竟公然把這兩年財政部並不突出的稅收超徵,喧嚷成為「國家經濟紅利」,與臺灣經濟社會頹退窘態對照,特別令人難堪。

難能再見的「基本面的實象型超徵」狀況

一個國家財政穩健運作有可能出現「稅收超徵」狀況,依一般正常國家經驗,應該都祇分別存在於兩種型態所產生:

第一種型態是「基本面的實象型超徵」。亦即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景氣繁榮樣態,完全超乎原本政府官方展望估計水準以上所致,也就是說因為整體經濟景氣太好,好到原本預訂的歲計租稅收入水準,大肆滿溢,足可以抵還歷年公共債務缺口而尚有餘裕之時,乃堪當稱這種稅收超徵確是國家經濟紅利;但一般正常國家都會將這種即使會有的「紅利」,留供彌補來年國家財政發生赤字缺口的「備償基金」,或供作新興開發建設基金,除了民粹主義過度膨脹國家,否則很少見得到有所謂「還稅於民」「還利於民」的論述說法與做法,因為稅收徵取成本與發回成本,幾乎是一樣的,根本不具任何良善經濟價值,根本造就不了什麼「國民福祉」,無所謂政治智慧可言。過去兩蔣時代,對於「稅收超徵」狀況之處置,例作如此。

20180531-總統蔡英文、總統府祕書長陳菊、行政院長賴清德與促轉會主委黃煌雄31日出席「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布達暨揭牌典禮」。(取自總統府)
作者認為,當執政者用「轉型正義」而調整政策性稅目、稅項及稅率時,必定會造成年度內出現「看似實質高增稅收超徵額」的虛象。(資料照,取自總統府)

近30年「稅收超徵」多係虛象型技術面操作結果

第二種型態可以稱作是「技術面的虛象型超徵」。惟在兩種情況下所經常產生的虛有名目之「稅收超徵額」,本質上根本說不上是國家財政稅收「真實超徵額」:尋常可見的一種情況是,財政官員為了績效自我保護,「刻意低編稅收預算數」,好讓在年終結算時,出現可觀「稅收超徵額」,俾足以輕易彰顯官職「行政績效」,不但可以藉此固保官位甚至可額外加領獎金;其二情況唯在治國政策轉型時可見,當執政者為「轉型正義」而大肆調整政策性稅目、稅項及稅率,必致造成年度內出現「看似實質高增稅收超徵額」的虛象。

今天臺灣的當下態勢,正是這種其二情況的典型代表作:一方面受到稅基擴大拉高所肇致,例如地價稅及房屋稅之課徵,「實質是對國家人民/家庭橫加稅收額」,二方面是因為比較性相對偏高的所得稅率造成,以臺灣現行個人綜合所得稅45%,營利事業稅45%(外資第一年45%第二年35%)的稅率課徵水準,兩者都是今天高佔世界頂尖稅率序位的稅課高標,相對比較起星港的17%,乃至川普擬議的10%,在在都足可以映現,當今臺灣社會投資營運環境條件的吸引力與競爭力莫大遜色!如此狀況之下,又怎可能留得住本土資本乃至於外人資金的來臺投資營運呢?

最惹人民百姓「討厭民進黨」的「稅收超徵」狀況

就財政部近14年來有11年稅收超徵記錄看,凸出的個人綜所稅超徵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財政機關習慣將稅收預算盡量「編太低」,「俾可輕易超徵贏取高績效」;甚至於政府最可控制的稅項,如最典型的地價稅、房屋稅,祇要把稅基一拉高,則當年稅收非常輕易達到「最吃人民百姓也極不應該有的超徵」水準,類似這種直接挑戰「既要維護房子支出,又毫無現金流入」平民百姓負擔能力的暴斂苛徵,當然普遍引致蔡英文掌政兩年多來最惹人民百姓「討厭民進黨」大崛興的來由。

再者是,稅捐機關動輒就以「往前查帳五年」、「國家缺錢」為由,要脅納稅人「多少繳一點」補徵稅捐之惡,依立委盧秀燕調查發現,從2005年到2007年間,幾乎稅收超徵金額中竟有一半以上均為「查稅所得」,而且超徵數額非常龐巨,另以臺中市為例,幾乎十家企業就有六、七成以上會被查到,而且連年比例很高;尤其是在2008年之後,財政部偷偷自頒所謂《財政部核發稅務獎勵金作業要點》,每年編列沒有法源之「上億元稅務獎勵金預算」,如「個案調查」、「查核逃漏」、「徵起鉅額欠稅」、「辦理重大違章案件或事後稽核稅務案件,績效優異」,以及「執行各種加強稽徵方案績效優異」等都在給獎金之列。其所實際造成的結果是,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公佈每年新增欠稅欠費強制執行案件,從2008年459萬件,一路飆升到2017年936萬件,平均全臺灣,幾乎每十人有四人遭遇欠稅欠費而須被強制執行問題。如此結果,不惹民怨,可真戛戛乎其怪也。

毫無「國家經濟紅利」可發放論述空間

依財政部統計,自2004年至2017年,包含短徵年度在內,合計總共稅收超徵額7,889億元,尤其是2017年之前更出現連續四年稅收超徵狀況,光這四連年合計就高達5,204億元,加上2018年初估超收650億元,五年政府稅收超徵額已逼近6,000億元;過去這五年超徵額的分布情況是,2014年超徵1,088億元,2015年超徵1,878億元,創歷年新高,2016年超徵1,278億元,超徵規模「頗鉅」。

其實可以明確看得到的是,最近五年共計超徵5800億元,這表示,蔡政權之前三年的累計稅收超徵額4100億元,是蔡英文坐天掌政這兩年的稅收超徵額為1700億元的2.4倍,跟過去六七十年情況一樣,根本毫無所謂「國家經濟紅利」的可論述空間。

20181231-前總統馬英九出席「六福皇宮Farewell party」記者會。(蔡親傑攝)
作者認為,從前總統馬英九時期到蔡英文,中央政府的國債就已從3兆6千億元,攀升到2018年底逼近5兆5千億元。(資料照,蔡親傑攝)

技術性創造的超徵額濟助不了「國家財政之癌」

而事實情境狀況是,這種種「稅收超徵」所代表的無一不是因為政府財稅主政機關「年度稅收預估數遠小於稅收實際數」,實際政府預算,則仍然財政大赤字;從馬英九政權時期到蔡英文政權,中央政府國債已從3兆6千億元,攀升到2018年底逼近5兆5千億元。不啻造成了過去短短兩年八個月間,所有臺灣民眾百姓的平均每人負擔債務額,從20萬元暴增到現在的將近25萬元,淨增多25%。

蔡英文掌政兩年多以來,僅僅不過「技術性創造了1700億元稅收超徵額」,但亦同時締造了兩年1.3兆元以上財政赤字,使得截至2018年底,累計國家財政總赤字達5.5兆元,是當前政府歲計預算總金額的2.8倍,這種「固附化 定型化」的財政赤字狀況,正構成為「國家發展之癌」,對於整體國家前瞻性成長發展之破壞性極大,身為全民當家主政者的蔡英文,尤其不應該稍有輕忽偏執。

也就是說,蔡英文坐天掌政這兩年多以來,所胡作亂為,濫施錢坑法案/方案/措施「掏空國庫」「搶奪民財」,予以「分贓執政黨人徒眾」「圖利黨民」的超過3.5兆元之胡爛投資開發「以公變私」非法財富移轉,所造就國債大赤字就已直逼2兆元之巨,幾乎就是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三人任期平均數的兩倍以上;所以說直名道姓逕稱蔡英文是臺灣「第一敗家人」或者是「國家經濟頭號頹敗人」,應該不為過。

國家赤字大裂痕基本罪愆出於財政秩序破毀

造成今天臺灣經濟困頓頹敗的關鍵問題,並非出於稅收短絀或超徵,真正關鍵性變數是「國家財政秩序」之橫遭破毀所致。

年度稅收短絀或超徵,會影響的是政權的穩當性以及人民百姓對當家主政者滿意度;而真正會動搖國本、肇致國強國弱、國興國衰的關鍵卻是「國家財政秩序」。所謂「國家財政秩序」,指的是一個經濟主體社會對國家財政的利用與配置布局,「國家財政秩序」指的是,國家財政利用配置的輕重緩急、是非對錯的基本理性;良佳的「國家財政秩序」運作,應該是要求政府機關「花當花,即使負債也得花」、「不花不該花,即使國庫再寬裕也不花」。就良善卓越治國者言,顧妥國庫收入,很重要,高效經營管理國庫支出運用,更是絕對的緊要。

國家財政秩序之橫遭破毀,已肇致過去25年來的臺灣,國公債務節節挺升,以致嚴重阻礙經濟社會成長動能的增生,也同時肇致臺灣的整體國家治理核心績效表現劣壞;以致整個臺灣社會,竟從「奇蹟臺灣」變成為「敗壞臺灣」。

從兩蔣時代的「年年財政盈餘少者2,500億元,多者可達8,000億元歲計盈餘」乃至於「一直是公共負債比率從來不逾GDP 1%的國際財政穩健經濟體」,竟自李登輝政權以來,頓然變成「年年累進遞高公共負債比重」的經濟發展平庸國家。

臺灣再也難以賡續維繫國家財政穩健

臺灣經濟社會自李扁鎖國政權之後,「國家財政秩序」動輒橫遭「政策手段」結構性破壞,乃至偏執意識形態策略性糟蹋,連帶「財政效能」與「財政效率」也被徹底拖垮了,臺灣無法再維繫財政穩健,是過去二十多年最戚慘的國家悲劇;而「國家財政之失秩脫序」,也益發使得「臺灣奇蹟」崛興所累積下來國家實力、經濟吸引力與對外競爭力,悉數淪喪殆盡。

特別是到了蔡英文坐天掌政之後,不到三年間的中央政府歲計財政赤字,就已淨增加了1,100億元,使得整個國家累計公共財政赤字到2018年底超過5.5兆元,一舉高佔當前政府歲計預算總額比重的250%(兩倍半)之鉅,倘若加納計算近三年間蔡英文政府濫權,全面性掏空所有「國家級基金」以及公然明火搶奪「各類型財團/社團法人資產」使之普遍性「實質虧空轉赤」,公私部門總計掏空所造成的「國家財政總赤字」,應該已經接近了10兆元以上,幾乎等同於就是一整年臺灣GDP總值的龐大數額,又豈是拿最近兩年超徵稅收1100億元或五年累計超徵5,800億元的戔戔小數,所足以完全抵補的?即使是未來可預見的五到十年,還有可能年年繼續超徵稅收,但以每年再也不可能超過500億元情況下,用超徵數企圖抵償既有累進公共債額,頂多也不過僅能「塞得住小牙縫」而已。

20190101-民國108年元旦升旗典禮上午登場,總統蔡英文也於典禮結束後,於總統府內發表新年談話。(總統府提供)
20190101-民國108年元旦升旗典禮上午登場,總統蔡英文也於典禮結束後,於總統府內發表新年談話。(總統府提供)

妄圖「以小確幸市義」模糊「騙選票的黨私造孽」惡行

很明顯地,蔡英文在今年破天荒首度「新年元旦談話」中,想假藉「稅收超徵」的財政假象,充當「兩年政績卓著成就的經濟紅利」的「英式良治」矯揉招貼,藉口「還稅於民」「還利於民」的堂皇名義,為過去兩年濫施錢坑法案/方案/措施,硬將「掏空國庫」「搶奪民財」所有獵獲,予以「分贓執政黨人徒眾」「圖利黨民」,也為超過3.5兆元之胡爛投資開發「以公變私」非法財富移轉,找到看似福國利民的「合理化準據」;更進一步地,也同時為未來十二個月任期,擴大胡亂撒錢,騙買爭取連任的「基本盤選票」與「懵懂無知又貪圖小確幸的游離選票」詭計。凡此種種,無一不是奸矯鋪陳的預先論述及「理不直氣可壯」的自我正義藉口。

在現在國家財政秩序已經破毀淪喪的情況下,蔡英文政府還希望能夠繼續用「不須經過嚴謹理性經濟成本效益可行性分析評估」就可以憑一己獨裁專斷的「政策性」,完美做出「濫行撒錢方案」「濫施撒錢擴增腫臉充胖子的無效軍購」「濫作紅利福祉發放以騙取選票」的黨私浩費,進一步大肆摧毀國家財政秩序,根本刨盡國家經濟實力與長期臺灣辛勤累聚的穩健財政底氣。

明目張膽干犯「治國倫理」的不正義不道德詭詐

倘若現在蔡英文敢公開聲稱,有「國家經濟紅利」可「還稅於民」「還利於民」,用來濟助弱勢族群,將祇不過是「高於預算數的稅款」退回民眾,退稅利益由這一代極少數民眾享受,但是整個蔡政權所犯下為數更為龐大的新增舉債,就必須要遞延累加到下一世代甚至是下下世代的子子孫孫去承擔了。這種胡作亂為作法,實乃十足的避重就輕、玩數字遊戲,祇是企圖把人民百姓當白痴蒙在鼓裡罷了。

而進一步看過去兩年蔡英文濫政,已經平白耗盡3.5兆元以上國家財政基礎,眼見未來十二個月還宣稱要繼續堅持「無怨無悔推進」前瞻計畫第二、三期投資、風電狂投2兆元大開發,以及估逾5000億元以上的抗中軍購等等,更無異是要更徹底置臺灣於死地的「無血無淚」作法。

愛臺灣的人 還能繼續容忍下去嗎?

蔡英文這種「錯把稅收超徵額當作過去兩年經濟歲就紅利」拿來作「還稅於民」的假議題真貪贓把玩選票之滔天詭計,當然不可能在臺灣理性正直菁英法眼中蒙混過關,不過,這種明白干犯「正義治國倫理道德」的不正義不道德作為,的確應該受到全民譴責與聲討撻伐的。

這當然是蔡英文治國倫理上的「絕對不正義」、「絕對不倫理」也「絕對不道德」惡行,我們這個社會及所有愛臺灣的人民百姓,還能夠繼續容忍下去嗎?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