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有更科學的方法處理廚餘,為什麼非要養豬不可?

2019-01-08 07:10

? 人氣

全台灣各地養豬場全力防範非洲豬瘟(雲林縣政府)

全台灣各地養豬場全力防範非洲豬瘟(雲林縣政府)

金門海漂豬驗出非洲豬瘟病毒陽性後,防疫緊張升高,而廚餘養豬的爭議也跟著愈滾愈大,農委會一方面認同廚餘不養豬是最終目標,且輔導農民改用飼料或離牧,但卻不願意宣布廚餘禁養時間表。基於防疫,禁廚餘當然比不禁好,又能提高動物福利,而且廚餘有比養豬更好的利用方式,厭氧發酵可以產生能源,快速發酵可以製造有機肥,靠豬處理廚餘的年代早就過時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依照農委會統計,目前用廚餘養豬的農戶有1776個,其中239場已經改用飼料,357場已由環保署列管。包括清潔隊收的、餐廳委託清除業者收集的、以及養豬場自行收集的廚餘一年總計約77萬噸,飼養62萬頭豬,約是在養數的10分之1。農委會已經證實,不論豬隻品種為何,改用飼料都沒問題、而且還有補助。

一旦禁止廚餘養豬後的廚餘去化問題,環保署也已經有腹案,畢竟環保署公告的廚餘再利用方式,本來就不是只有養豬,還有製作有機質肥料、培養土、土壤改良的原料等等。一旦宣布禁廚餘養豬,家戶及小吃店的廚餘還是由清潔隊收,中型以上的餐廳及賣場則要委託清運業者,可能增加清運成本。

但不論那個管道產生的廚餘,目前收集都免費,也因為這樣大家不會認真去檢討廚餘減量問題。反之,一旦廚餘處理變成有價,就會想辦法減量,包括源頭減量、以及末端廚餘的脫水處理。依環保署估計,經脫水後的廚餘約可減掉3分之2的廚餘量。至於大型餐廳或賣場,則可以輔導業者裝高溫發酵設備。

但前提是農委會要先宣布禁止,環保署才能啟動後續的處理方式。如果一時禁止有困難,也應該訂出時間表。否則廚餘養豬永遠都不會有終止的一天。

農委會強調落實廚餘加熱處理可更進一步降低非洲豬瘟入侵的風險。(圖/動物防疫所提供)
農委會強調落實廚餘加熱處理可更進一步降低非洲豬瘟入侵的風險。(圖/動物防疫所提供)

廚餘已有更科學的方法可處理,可發電還可做有機肥

其實廚餘養豬不但對防疫不利,也是一種落伍、且不經濟的做法。為了廚餘養豬,要收集、運輸、養豬場還要設高溫蒸煮設備,耗費不少能源。擔心農民沒有依照規定蒸煮,還要啟動大批人力稽查,行政作業相當繁鎖。

目前熟廚餘用於養豬,生廚餘則多數用於堆肥,但因為發酵慢、時間長容易產生臭味,經常被附近民眾抗議,變成一種嫌惡設施。前環保署長沈世宏在任時一度積極推動廚餘生質能處理,計畫在八里汙水廠四座閒置的蛋形消化槽,利用厭氧發酵,處理雙北收集的廚餘變沼氣發電。

不過後來接任的署長魏國彥喊停,理由是有專家警告本土廚餘油脂含量高,容易形成浮渣,油脂在管線內會凝結堵塞等等,這件事後來也因為附近民眾抗議而不再提起。當時有官員感慨台灣錯失一次進步的廚餘處理機會。

20181225-雲林縣長張麗善25日上任首日即宣布,為防堵非洲豬瘟疫情蔓延,即日起全面禁止用廚餘養豬。(翻攝自張麗善臉書直播影片)
20181225-雲林縣長張麗善25日上任首日即宣布,為防堵非洲豬瘟疫情蔓延,即日起全面禁止用廚餘養豬。(翻攝自張麗善臉書直播影片)

面對疫情,禁不禁廚餘要三思

而日後環保署也計畫補助北、中、南設三座廚餘厭氧發電廠。其中位於台中外埔綠能生態園區的廠已經進入試運轉階段,明年就可正式營運。估計未來每年可發電3千萬度,提供1萬戶一年的用電量。可見廚餘處理的技術已不是問題,面對強制分類後暴增的廚餘去處,如何處理是一種選擇的問題。

每次遇到改革時,就有人會說這是古老的傳統(廚餘養豬),或歷史共業(農地工廠合法化)。另外還有一些真真假假的說法,例如台灣人喜歡吃溫體肉(所以不能禁市場屠宰),或黑毛豬一定要吃廚餘肉才好吃等等。

但如今面對的是非洲豬瘟,一切可能的管道都加嚴禁了,唯獨廚餘問題官方的態度卻很保留。或許有其他暫時不能禁止的理由,但已經有更科學的方法處理廚餘,如果還堅持廚餘非養豬否則無法消化,就實在太沒有說服力了。

*作者為獨立記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