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除了以買票視之,這400億花得毫無正當性

2019-01-08 07:30

? 人氣

再看蔡政府目前規劃的發放方式,是鎖定月薪3萬元以下族群,及中低收入戶,採用現金發放的可能性高,總經費約400億元,約300萬人受惠,平均每人可以拿到1萬多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月薪3萬元以下作為一個定義,到底會引發多少爭議與問題,蔡政府大概不了解也未想清楚。所謂月薪3萬是指經常性薪資3萬元以下嗎?如果是的話,那些低底薪、高獎金的行業,時常是經常性薪資不到3萬但年收入破百萬,這些人是蔡政府拿國庫錢要資助的弱勢嗎?這種情況也同時會出現在月薪3萬元以下,但有高額年終獎金者的身上。還是蔡政府要以年薪除以12個月─也就是平均總薪資當月薪標準?

這個定義也同時有一大問題:薪資不等於收入;同樣是月薪3萬元,但一個人薪資就等於收入,另一個除了薪資外還有其它收入(股利、房租、利息等等),在「貧富等級」上不是同一層級,「發紅利」要把這些全部等同對待嗎?當然,台灣長期存在且占比不低的地下經濟部門,就更不在話下了。

蔡政府此例一開後,更將引發無窮後患與爭議;如果是因超徵或歲計剩餘要「發紅利」,那過去4年超徵的5000億元,是不是就乾脆拿來發紅利,每個人領個2萬多元也好。過去政府從未因稅收超徵、有歲計剩餘、或經濟正成長而「發紅利」,蔡英文開此例之後,倒是變相鼓勵未來政府都要「發紅利」,不發者則面臨民粹壓力。

民主國家的政客向來都有花國庫錢,讓自己當好人、買選票的傾向與誘因,一旦有人開頭後,更是易放難收,後面的政客向來只有加碼、沒有取消,過去的各種老人津貼、老農年金(津貼)都是「顯赫」的案例─老農津貼從1995年推出時的每年56億花費,經過朝野政客不斷加碼、假農民持續增加下,現在每年要花500億元左右。小英開此名不正、言不順的「發紅利」惡例後,是把台灣未來的財政置於火爐之上矣。

如果要更嚴肅專業的談政策,對那些真需要國家幫忙補助的弱勢者,需要的是長期穩定的協助與補助,而非即興式、樂透式的發紅利,政府要作就要根據長期財政的負擔能力作規劃。

至於那些理當有些專業思維的財經部會,在看過經濟部在能源政策上的專業淪喪後,外界又看到財政部也拋棄專業就政治;數日前猶解釋辯駁超徵非財政盈餘的財政部,已不再多話,倒是忙著幫忙總統圓夢,連過去的歲計剩餘都要拿出來用。財經部會專業淪喪,該是台灣最大的「國安危機」吧!不論事後用多少理由圓謊,企業界那句直白的「政策買票」批評,該是「發紅利」政策最佳也是最到位的詮釋。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