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又天專欄:落街無錢買麵包─香港改歌神曲(1)

2016-01-03 06:40

? 人氣

(一)「剪紅刻翠」與「詼諧鬼馬」的兩大傳統

我在香港待了三年,當初申請博士班獎學金,我填的理由是:我要研究華語流行歌詞,香港是流行音樂重鎮,而且香港詞壇與歌詞研究的水準特高,所以我要來香港,而我也將盡力為香港在這方面的成就增光云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是為了讓自己比較容易申請上而編的理由,但我也沒說錯:香港的詞壇與中文流行歌詞研究,真的是當今天下第一;尤其可貴的是,他們相當一部份的歌詞研究,是實實在在地探討「如何把歌詞寫好」,對創作者有直接幫助的,而不是學界那些連繫某某學科、某某議題的做法,雖也有其意義與價值,但對想寫歌的人來說沒多大用。

怎麼說呢?

先來聽首歌吧:「高登音樂台大合唱」、「反網絡廿三條」,〈心聲的引子〉,有空的話,請把影片看完:

這部簡單的MV,內涵可是極多的。什麼是高登音樂台?裡面有何方神聖?影片裡那一句句搶眼的歌詞片段,背後又各自有怎樣的故事?你若有空,自己去檢索,去爬梳其中歷史,瞭解相關的背景與作品,至少可以耗掉你兩三天。

簡單講:香港特區政府和立法會,近年在推一系列修法,其中的《版權條例》若通過,將會大大限制網上的改圖、改詞等等二次創作。事關言論自由與網友的精神命脈,抗爭到今天還在持續;儘管港府多次解釋,說什麼什麼情況可以「豁免」被檢控,但民間質疑之聲總是不絕,畢竟,單是給人加上一個「你這樣可能被告」的恐懼,便已足令野生的創作風氣蒙上很大陰影。也因此,香港最大的改歌園地「高登音樂台」同人集體創作了這首歌,籲請眾人加緊關注這個議題。

若要談法律、談版權、談公義問題,我講得不會比別人好;這裡我就只跟大家介紹香港歷年來一些鬼靈精怪的改編歌;你如果希望他們今後還能繼續有這些能夠使人驚喜的新作,你大概就知道該支持哪一邊了。

(附註:〈心聲的引子〉改編自王力宏電影《戀愛通告》主題曲〈你不知道的事〉。港人二度創作的能量的確驚人。)

話說從頭。

不論古今中外,舊曲新詞都是很普遍的創作形式,而「你能把這首曲子翻出什麼新花樣?」也總能是一個令人饒富興味的問題;這種趣味,原創作品反倒比較不容易有。多少文學傳統、音樂傳統,都是在各種改編、改編、再改編中發展出來的;香港的粵語流行歌曲,當然也不例外。

1950-60年代是粵語電影的興盛期,他們延續「影歌結合」和「拿來主義」的傳統,大量將古今中外各種名曲拿來填上粵語歌詞;「播音皇帝」周聰(1925-)於1960年代初在商業電台主持「粵語流行曲」節目,自己也填詞給歌手翻唱,有意識地努力提升粵語歌的地位。蓋這段時間,粵語片和粵語歌曲在大眾心目的地位,是低於國語的,連香港本地人也有不少這麼認為。這是由於先前廣東、香港的各行各業受戰火影響,發展落後於相對穩定而且具有更多資源的上海,1949年後影壇和文化業也多由南來的大亨、文人主導,國語片和國語歌一開始便具有較高水準,也比較時髦,而粵語片、粵語歌此期還多延續著粵劇、粵曲的傳統,在當時崇尚現代化的氛圍裡,不免就脫不去「老土」的印象,而先天輸了一籌。

──你如果去看現有的論著,大家都是這樣講,而一些社會意識比較發達的朋友,大概就想開始聯繫那些本土、族群、階級、現代化、文化資本等等等等的議題了。我們不要只這樣看。我們來聽歌,從作品本身來比較才是王道。

黃志華先生在《早期香港粵語流行曲》一書總結道:這一時期的粵語流行曲,大抵不脫「剪紅刻翠」和「詼諧鬼馬」兩種情調。先來看前一種吧。下面比較一下瑪麗蓮夢露著名電影主題曲《大江東去》(River of no Return)的粵語版、國語版:

大江東去(粵語版)

詞:凌龍

月落浸江上 天際曉風拂過綠楊

微曙大江畔 有海燕三兩雙

薄霧裡展望 千里煙波鎖隔重洋

人到大江去 衹見水天一片頓懷曠

───

歡樂歌 三幾知音對和唱

心底積困要盡放 興未已

念到興替事如幻 夢黃粱

十數載歷盡了風浪 霜雪飽餐嗟志未償

───

憔悴若春老 不禁惋惜春去自惆悵

十數載歷盡了風浪 霜雪飽餐嗟志未償

憔悴若春老 不禁惋惜春去自惆悵

佇看那日憂恨 似輕煙消散復明朗

大江東去 國語版

詞:司徒明 

看流水悠悠 看那大江一去不回頭

有時浪濤濤 它有時靜悄悄

愛情像流水 像那大江東去不回頭

永遠向東流 流到蒼海不停留

────

為了你 我為大江在呼喚

看它掀起浪濤濤

為了你 我為愛情在呼號 在呼號

走遍那海角和天涯 意中人兒何處尋找

看流水悠悠 看那大江東去不回頭

────

(為了你 我為大江在呼喚)

(看她掀起浪濤濤)

(為了你 我為愛情在呼號 在呼號)

走遍那海角和天涯 意中人兒何處尋找

看流水悠悠 看那大江東去不回頭

────

看流水悠悠 看那大江東去不回頭

為了你 為了你 那大江東去不回頭

 

(原詞)River of no Return 

There is a river called the river of no return
Sometimes it's peaceful and sometimes wild and free
Love is a traveler on the river of no return
Swept on forever to be lost in the stormy sea

(Wail-a-ree) I can hear the river call (no return, no return)
Where the roarin' waters fall wail-a-ree
I can hear my lover call "Come to me" (no return, no return)
I lost my love on the river and forever my heart will yearn
Gone, gone forever down the river of no return
Wail-a-ree (Wail-a-ree), wail-a-ree
He'll never return to me! (no return, no return, no return)

老一輩歌手的唱功,不論是呂紅的粵語還是姚莉的國語,實在都是經典。現在再看這粵語詞,也真真是純正的古典詞風,那辭藻的華麗,那情景的交融,那文意的開合收放,全都那樣純熟,我們這一輩人所作的那些「中國風」或「古風歌曲」,再練三年也未必能達到這個水準。相對的,國語版歌詞,大半是英文原詞的翻譯,小半改寫,用了許多方便的譯法,如把歌名改作華人較熟悉的舊詞「大江東去」,還有「為了你」直接用諧音編下去,實在不及粵語精密。可是,你覺得哪一首比較好呢?

我覺得還是國語版好,好在它有把握住流行歌曲的要點:簡單、一貫的核心意念,易記、不憚重覆的詞句,以及一些留白、一點懸念:流水悠悠、大江東去、為了你。它的密度剛剛好,雖然說照著原詞來寫,有著過得去的筆力和悟性,也就不會差到哪裡去。這是難度不高但容易討好的改編、譯詞。

粵語版卻是太滿、太精密了,它太講究完整交代出一段心史,其由景至情、觸景生情的路數,也太常見了。今天我們讀到「興未已 念到興替事如幻 夢黃粱」,想到當時的歌手和詞人、聽眾是經歷了什麼樣的大時代,神入進去,實能為之心蕩神馳意茫茫;可是,在當年,這類歌詞是老套、舊書袋,太常見了。後段又出現「霜雪飽餐」之句,雖然它本身不錯,作者也可能是經歷過北方風霜的,但是在亞熱帶的香港唱這個,就不免讓年輕的聽眾感到一點隔閡。最壞的是「佇看那日憂恨 似輕煙消散復明朗」,硬要拉回來作一個正向思考的解決,這便把原作結尾的不了了之的惆悵、餘韻給破掉了。

太滿、太精密,太執著於舊書袋,這是我對那個時代粵語詞人最為惋惜的幾點。他們對文字和聲律的把握都那麼精到,可就是沒擺平最後那一點,中國文學傳統裡,文辭凌駕音樂的積習。

再來聽南紅、林家聲這首〈東方之珠〉,翻唱自法國歌后Edith Piaf的經典之作〈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嘩,這個也能翻?他們不但翻了,而且是用粵曲的腔調來翻唱,兩人唱得都極好,歌詞也有往淺白靠攏。可是,即便你接受了這種詞風,它裡面也還是有些沙石:

  青蔥滿山峰似香爐

  蜘蛛網交通確屈一指

  ……

  東方之珠  氣候宜安居  景緻醉人心意

  一切建造華-麗 稱富-饒之區 繁盛極矣

以香爐比喻青翠的山峰實在有點奇怪,彼時還沒有那麼多高樓大廈,現在倒真像是插滿香的香爐。「確屈一指」你也看得出是「確實首屈一指」的縮略,但這顯然是改不到更通順,只好這樣上了。「華-麗」和「富-饒」也拉得不是十分自然流利。文意上,這闋詞純粹讚頌香港的繁華,雖然作為電影插曲是稱職的,但獨立看來便算不上一流之作,也容易被人等閒視之。

再看「詼諧鬼馬」的,就是走搞笑路線的--精神來了吧?根據記載,當年,這一類歌曲的市場反應的確好過「剪紅刻翠」一類,名曲如鄭君綿〈賭仔自嘆〉甚至紅到粵語世界人人皆知,但很不幸,那個年代民風、文風也還比較保守,衛道人士將之批為「粗鄙俚俗」,其流行也就更加降低了粵語歌的社會地位。雖然今天看來,這些俚俗之詞,實有相當正面的勸世意味,如〈賭仔自嘆〉是勸人遠離賭博,鄭君綿另一首經典名作〈買麵包〉,更是勸青少年不要鬼混來的:

買麵包

詞:不詳

原曲:〈妝台秋思〉

落街無錢買麵包 靠賒我又怕被人鬧

肚飢似隻餓貓 受了飢寒我開聲喊

皆因肚中飢餓 我裡面似係戰鼓敲

最衰平日結交埋一班損友任性來胡鬧

────

亞爹勸極我完全唔受教

皆因懶 趕出校 我嘅頭毛電到似花棚

整得周身衰格扮到唔似男人貌

────

錢一多周身咬 總之係猛洗

若無錢個陣 返家中即刻抄

搵衫當 拎氈賣 更糾黨惹事去打交

更好專車大砲 平素學到品質撈咁攪

我信用已失 又怕我難容在世

必要自少應當管教

奉勸人人萬大要關防

免使子女學我咁胡鬧

原曲是古曲,那這首為什麼那麼出名呢?因為它是從當年粵劇泰斗唐滌生的名作《帝女花》之〈香夭〉唱段改編的。原詞如下:

帝女花之香夭

長平:(小曲妝台秋思唱)落花滿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薦鳳台上,帝女花帶淚上香,願喪生回謝爹娘。偷偷看,偷偷望,佢帶淚帶淚暗悲傷。我半帶驚惶,怕駙馬惜鸞鳳配,不甘殉愛伴我臨泉壤。

世顯:(接唱)寸心盼望能同合葬,鴛鴦侶相偎傍,泉台上再設新房,地府陰司裡再覓那平陽門巷。(拈砒霜出介)

長平:(接唱)惜花者甘殉葬,花燭夜難為駙馬飲砒霜。

世顯:(接唱)江山悲災劫,感先帝恩千丈,與妻雙雙叩問帝安(同跪下)。

長平:(接唱)唉盼得花燭共諧白髮,誰個願看花燭翻血浪。唉我誤君累你同埋孽網,好應盡禮揖花燭深深拜,再合巹交杯墓穴作新房,待千秋歌讚註駙馬在靈牌上。

好端端的一個歷史悲劇唱段,把第一句「落花滿天蔽月光」不知怎麼改成「落街無錢買麵包」,就全變樣了,後面寫到當年阿飛「頭毛電到似花棚」這種「衰格」更令人感到親切、來氣或解氣。而你對照著聽到最後,又會發現兩首歌的主題還是一樣的,都是人生悲劇,只是面貌奇正不同。以諧趣的語調作勸世歌,這在台語歌裡也有不少,如黃克林〈少年仔甭捉狂〉之類,都能將說教表現得不討厭。今天我們不再帶著鄙俗的成見(相反,我們很多人最愛鄙俗的東西)來聽,便會更加佩服它的運思與持守。

1960年代,這類諧趣歌曲的主題,還比較多在傳統的、小格局的人倫上。進入1970年代,原創的粵語流行曲開始大規模出現,社會地位也從一曲〈啼笑因緣〉開始在各方有心人的合力下大幅提昇,新一輩的創作者,匯集中文舊學與西樂新知,努力洗去了「剪紅刻翠」的老毛病,很快在不數年間把新派粵語歌的詞路打通了。至於「詼諧鬼馬」這一路,本身是永遠不會過時的,其表現形式與關切的主題,也更加新穎了。來聽歌神許冠傑的黃金搭檔,黎彼得的名作〈加價熱潮〉:

加價熱潮

原曲:〈Rock around the Clock

你怕!我怕!個個怕!

煙加!酒加!屋租加!

巴士加!的士加!多士芝士乜都加!

加!加!加!加!加!

糖又加!鹽又加!

成日咁加任佢話!其實無他!

你住人屋宇下,佢梗收買路錢挪兩渣,

買佢怕!買佢怕!要加就加!總之慣啦!

────

牛油又加!蠔油又加!

燃油又話每「卡」七個六,其實無他,

佢石油多到極,可惜真金白銀貶晒值,

冇法啦!冇法啦!佢加就加!都由佢啦!

────

紅荳沙!茶葉渣!

全部要加慘到極,陀累全家,

靠份糧點夠食,卒之查到鼓油都冇滴,

夠啦卦!夠啦卦!咪枕住加,喂!好啦卦!

────

時時話加!年年話加!

無盡咁加趕到絕,求助哪吒,

我望能生對翼,即刻飛上月球再搵過食,

就冇有怕!冇有怕!佢加就加!拜拜啦!(加加加……) (怕怕怕……)

────

人人話加!頻頻話加!

成日咁加任佢話,其實無他,

我做人多說話,係D加價熱潮風氣下,

八下卦!八下卦!發起爛渣,谷鬼氣嘛!

唔,你可能看不懂這歌詞裡很多粵語俗字,我應該註解一下的,但抱歉最近比較忙。如果你真想弄懂,網上有粵語詞典香港網絡大典,去查吧,或去問香港朋友吧,會了就是你的了,加油。

根據《詞家有道:香港16詞人訪談錄》,黎彼得小時候也是聽粵曲粵劇長大,叔父還是名伶靚次伯,他因家貧輟學,做過各行各業,包括的士(計程車)司機和私人司機,幸有粵曲打下的文學基礎,他兼投稿在報上開專欄,有讀者把他寫在專欄上的歌詞寄給演員譚炳文,譚在電視節目上唱了出來受到歡迎,然後許冠傑慧眼識英雄,便與他展開了長期合作,雄霸了1975-80年的歌壇。〈加價熱潮〉也是他某日開車聽廣播,聽到這首1957年舊歌時一時興起寫的,寫到市井小民最關切的物價問題,原曲又是那樣一首極為洋派的歌,你便不能不佩服:他竟能填成這樣!怎麼填出來的?

原曲新潮,而詞人是新一輩的當代人,那麼改編出來的歌詞,即便延續古老的主題,也會多出一些更加鮮活的新意。黎彼得與許冠傑另外一首得意之作,是改黃霑為1974年版《射雕英雄傳》寫的主題曲〈誰是大英雄〉,歌名就玩了一下原書名,叫〈打雀英雄傳〉。有看過1990年代霹靂布袋戲的道友會認出,霹靂系列大主角素還真的主題曲就是這首。下面大家便來看一看這首經典改歌的MV,為農曆新年作準備吧;本週我們先談到這裡,下期待續!

圖示
 

延伸閱讀:《流行詞話》,我在香港三年自編的免費雜誌,今年我會斟酌將其中的舊文重新整理,有興趣的讀者可先自行瀏覽。新年快樂!

*作者台北人,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碩士,香港浸會大學人文與創作系博士候選人;作家、歷史研究者、也是漫畫工作者。2013年創辦「恆萃工坊」,目前的產品有《易經紙牌》和《東方文化學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又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