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霾」伏雙城紀》中國北京與印度新德里截然不同的霾害治理

2015-12-13 17:29

? 人氣

中國北京和印度新德里(New Delhi),不同的地域與文化,但都同樣面臨霾害的危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每年嚴重的空氣汙染都讓這兩座城市居民的心肺功能飽受威脅,兩國政府還必須為此制定災害管理規則。中國與印度的空汙在2015下半年更是多次「爆表」,在11月30的巴黎氣候峰會登場前,中國與印度竟同時面臨霧鎖首都,兩大城市在面對霾霧壟罩的同時,危機處理卻是大大不同。

北京空汙警報啟動 停班停課關工廠

通常想到空氣汙染、霾害,很多人都會聯想到中國北京。

北京在進入12月後,濃霧程度翻漲,1日空汙警戒是四級中的二級「橙色」,8日提高到最嚴重的四級「紅色」,部分地區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甚至可以達到每立方公尺900微克,出門過久,都會造成心肺功能的危險。

按照《北京空污應急預案》,重度空汙持續三天以上,就要啟動「紅色警戒」,期間全市中小學停止上班上課、工業限產或停產、機動車輛採單雙號限行以及砂石車、預拌混凝土車等重型車輛禁止上路。

北京在12月發動首次「紅色警戒」,8日至10日期間都是管制期,北京城在兩天內須按照規定放假、停工,工業、製造業等重汙染工廠都需受到管制,汽機車也是依法限行,雖然勞師動眾,但經過兩三天的管理,北京空汙程度已降低30%左右。

新德里大城管不動 市府「無為而治」

如果你覺得中國空汙很嚴重,那麼跟印度相較之下,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空氣汙染資料庫數據,德里居民每天都生活在平均比北京汙染更嚴重3倍的空氣中;專家更直指,城市中的半數兒童已受到永遠無法復原的肺部傷害,想要成長得更健康,醫生建議「離開這裡」。新德里在11月30的霾害,能見度僅剩200公尺。

同樣在冬季飽受霾害之苦的印度新德里,法院形容「我們就好像生活在一個「瓦斯房」(gas chamber)當中」。市府官員在近日則宣告,將在1月1日開始限制車輛行駛,但是,警方隨即表示不願配合,認為他們將面臨複雜的交通大亂。這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新德里人口有1千6百萬,如何在一夕之間消化每天數百萬的通勤、汽機車動線,讓原本就沒有對策的市府,只能走為下策。

所以,警方不願配合,政策難以制定,新德里市長阿爾溫德(Arvind Kejriwal)表示,「如果交通管制會讓市民不便,那麼我們將不採取任何措施。」也就是說,面對幾乎天天「紫爆」的空汙等級,印度新德里政府只能束手無策。

印度霾害趕超北京 當局漠視

北京霾害總是困擾著台灣、日韓和東南亞諸國,每年的冬季免不了要預防一波波的境外汙染物。中國當局也試圖要抹滅「空汙元凶」的惡名,避免逐漸壯大的中產階級反感,以維持集權的權威性。

大陸環保專家分析,空汙的來源主要是:燃煤、機動車、工業源;透過停工封路等措施,北京當局也急於減少燃煤工廠的數量,好降低汙染源。

印度是昔日的金磚四國,人口、經濟都還有很大的發展潛能,但在霾害這一關,可說是急起直追,足足超越北京數倍。但印度中央政府對各地空汙的措施相對消極,新德里市府的行政效率也較低落,接連數日的霾霧罩城,卻沒有發布任何的空汙預警。

唯一具有實質效令的環保法庭,命令在未來數周內,城內的柴油車禁止上路,要求政府官員公務車停止使用柴油。同時,也倡導無車日,鼓勵城市種植行道樹等綠色植物。

但流於口號的政令,只是讓人民不滿與憤怒的新聞頭條。

印度的不作為

北京宣布紅色警戒的同時,《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頭條寫著:「跟新德里一樣,北京政府誓言對抗霾害」(As Delhi debates, Beijing declares war on pollution),刻意嘲諷印度當局的不作為與消極態度。

印度新德里科學與環境中心(Center for Science and Environment)的研究員維偉克(Vivek Chattopadhyaya)表示,「德里的腳步已經慢了。」德里城中大部分的人甚至不知道,早晨第一眼看到的不是霧,是霾,他說,「他們沒有意識到霾害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空氣汙染的傷害,可能導致心肌梗塞、腦猝與心臟衰竭、心肺功能等疾病,而印度人的肺很有可能是世界上最不健康的。

印度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監管單位權力不足,政令鬆散,而且印度缺少像中國那樣的設備與研究環境。印度的環保聲浪像是浪花一樣,拍上岩石就散去,大部分的人依舊關心經濟要如何快速發展,直到平常所需的空氣開始威脅到健康、環境與生活,環保議題經常被忽視。

政府都必須改變態度

專家認為,如果要解決印度長期的空氣嚴重汙染,減少霾害,就必須讓所有人知道當中的威脅,正視這個議題。「在中國,每個人都知道懸浮微粒(PM2.5)數值代表的意義,那是汙染的代表。」空氣品質監測工作室Air Visual的創辦人,同時也長期居住在中國北京的法籍人士波基洛(Yann Boquillod)說道。

「當人口越多,空氣品質就該越要求。」波基洛補充,「德里的監測站,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北京的北京所採取的「漸進式」空汙預警也不是特別好,他們依然忽視了人口帶來的汙染量,而政府發布的空汙數據,也只是要應付城市中產階級的壓力,並不代表北京當局真正面對了汙染危機。在2013年制定這個空汙警報之前,政府官員都避談霾害的空汙議題,直到國際大國施壓,要求中國改善汙染,才真正有一點作為。

專家指出,印度必須根除腐敗的體系與制度,盡快建立一套完善的機制,找出汙染源的主因。印度除了卡車與汽車,也有數千萬個印度百姓都用柴火煮飯農作, 以及因經濟快速發展的工廠林立。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來自各國的科學家、學者關注印度與中國的霾害問題。

跟印度的混亂比起來,中國的集權力量讓整治空汙多了一點效率,綠色和平的活動家麥莉薇塔(Lauri Myllyvitra)說,「起碼北京政府開始意識到汙染的嚴重性,也付出了一點努力對抗空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