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中日戰爭的回憶:《前夜》選摘(上)

2015-12-06 05:20

? 人氣

飯後,再向丘陵之間的路前進,在卡車上顛來顛去,顛了好久,到日落時,才到達山峽之間一個小小的村落,叫蘇溪鎮,這兒也曾遭殘暴,而幾乎成一片廢墟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裡,日軍利用一棟半毀的民房,作為慰安所(營妓所)。慰安所內大概正在燒晚飯吧! 青色的炊煙向著染上淡紅的晚秋天空,裊裊上升。門口站著兩、三個身穿和服的女人,她們臉上擦著比白壁更厚的粉,既像土偶又像妖怪。她們故意翻出紅色的襯裙,來誘惑男人,又用鬼叫也似的淒涼聲調,唱著鄙穢的日本俗歌,連這些歌謠,都含有日本人對近鄰民族侮辱的含義:

我的情婦,

是酋長的女兒,

黑膚皓齒,

在南洋,才能算是美人!

死的廢墟上,站著土偶似的女人──張志平從沒見過這樣淒涼的情景。暴風般的激戰過了後,處處都是這樣悲慘荒廢。他不覺由衷的怨恨這個侵略戰爭。

「那些都是朝鮮婊,一到前線來,不久就會病死,只有極幸運的幾個人,才能賺點錢,維持生命活下去。」

視殖民地民眾的生命如蟲蟻的日本兵,毫無動於衷的作這樣的說明。

自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政府向它的國民,施行極端輕侮近鄰民族的教育,所以,農村出身、頭腦單純的小兵,多數都是由衷的蔑視殖民地民眾。

前文建會主委林衡道與他半自傳體的小說《前夜》(一本文化)。
前文建會主委林衡道與他半自傳體的小說《前夜》(一本文化)。

*本文選自一本文化出版的《前夜》一書,作者林衡道(1915-1997)出身板橋林家,曾任臺灣省文獻會主委,為臺灣建立古蹟分類基礎,而有「古蹟仙」、「古蹟百科」的美譽。一生著作超過五十本,且曾獲「國家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章」。中日戰爭期間,林衡道任職於上海、華東等地,親眼目睹諸多戰場的慘況,並將這些回憶寫入半自傳小說《前夜》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