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者們》選摘(3):人類第一台電腦-巴貝奇的分析機

2015-10-04 05:10

? 人氣

這樣的洞見後來成為數位時代的核心概念:任何內容、數據或資訊(包括音樂、文字、圖像、數字、符號、聲音、影像)都能透過數位化的表達方式,利用機器來操控。即便巴貝奇自己,都沒能充分洞察箇中涵義,他只專注於處理數字。但愛達領悟到齒輪上的數字不只代表數值,也代表其他東西。因此她在觀念上有了大躍進,從原本只是計算機的機器中,看到今天所謂的「電腦」。研究巴貝奇機器的電腦史學家史韋德(Doron Swade)宣稱:這是愛達留給後世的重要遺產,如果我們檢視歷史,研究這段轉變過程,那麼很明顯,轉變是由愛達1843 年的論文所帶動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愛達的第三個貢獻是,她在最後的「譯者評注G」中一步步詳細說明了我們今天所謂「電腦程式」或「演算法」的運作。她提出的例子是用來計算伯努利數 * 的程式,伯努利數是極複雜的無限數列,以不同的形式在數論中扮演重要角色。

 

巴貝奇的分析機
巴貝奇的分析機的部份零件。(取自網路)

多年來,愛達一直被視為女權主義的代表人物和電腦科學的先驅。比方說,美國國防部把軍方開發的高階物件導向程式語言命名為「愛達」。不過,她也曾備受奚落,被說成痴心妄想、反覆無常,對自己掛名的〈譯者評注〉其實只有小小的貢獻。她在〈譯者評注〉中寫道:「在思考任何新物件時,我們很容易先高估我們覺得很有趣或不尋常的情況,接著又出於某種自然反應,低估了真實狀況。」雖然她是在探討分析機時寫下這段文字,但也可用來形容她起伏不定的聲譽。

實情是,愛達的貢獻影響深遠且深具啟發。比起同時代的巴貝奇或其他任何人,她眼光獨到,能預見未來機器將會與人類的想像力相輔相成,如雅卡爾的織布機般,共同編織出美麗的織錦。她欣賞詩意的科學,因此大力讚揚當時科學界漠視的計算機提案,獨具慧眼的看出,這類機器的資訊處理能力將可用來處理其他任何形式的資訊。勒夫雷思伯爵夫人愛達,就這樣為數位時代播下種子,百年後終於開花結果。

*本文選自天下文化出版的《創新者們》一書,本書作者為以撰寫《賈伯斯傳》而聞名的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他畢業於哈佛大學文學院,後以羅德學者身分在牛津大學進修,並取得哲學及政經碩士學位。曾任《時代》雜誌執行總編輯、CNN董事長兼執行長,在歐巴馬總統上任後,被指派擔任美國廣播理事會(BBG)主席。他不僅是傑出的記者,更是備受讚譽的傳記作家,寫作功力一流。著有《賈伯斯傳》(Steve Jobs)、《愛因斯坦》(Einstein: His Life and Universe)、《富蘭克林傳》(Benjamin Franklin: An American Life)、《季辛吉傳》(Kissinger: A Biography)等暢銷傳記。

創新者書封與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