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者們》選摘(3):人類第一台電腦-巴貝奇的分析機

2015-10-04 05:10

? 人氣

巴貝奇知道巴斯卡和萊布尼茲的設計,但他想打造出更複雜的機器,來計算對數、正弦、餘弦、正切。† 於是,他設法改進法國數學家戴普羅尼(Gaspard de Prony)在1790 年代提出的構想。戴普羅尼為了製作對數表和三角函數表,把計算過程分解為只包含加減運算的簡單步驟,再提出簡單指令,讓許多數學不太靈光的勞工也能執行簡單的計算,然後提供答案給下一組人。換句話說,他創造了裝配線,亞當.史密斯在描述大頭針工廠的勞務分配時,曾精闢分析這個工業時代的偉大創新。巴貝奇在巴黎聽人提起戴普羅尼採用的方式,他寫道:「突然之間,我想到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解決我負擔的龐大工作量,也就是用生產大頭針的方法來生產對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巴貝奇明白,即使非常複雜的數學計算,都可以分解為許多步驟,透過簡單的加減來計算「有限差分」。比方說要把平方數12、22、32、42 等等列表,你可以把一開始的數值照下列順序排列:1、4、9、16⋯⋯,這就是A 欄。然後,你可以在右邊的B 欄寫出這些數字之間的差數,也就是3、5、7⋯⋯。C 欄則列出B 欄各數字之間的差數,也就是2、2、2⋯⋯。整個計算過程經過如此這般簡化之後,就可以倒轉回去,把計算工作分包給未受過訓練的勞工;可能有人負責把B 欄最後一個數字加2,然後把計算結果交給同事,這個人再把答案與A 欄的最後一個數字相加,就產生平方數序列的下一個數字。

巴貝奇的分析機
巴貝奇的分析機。(取自維基百科)

巴貝奇設計的方法把這樣的過程機械化,他為機器取名為「差分機」。任何多項式函數,差分機都能製成表格,以數位方式算出微分方程的近似解。

1836 年6 月30 日,巴貝奇記在「塗鴉簿」上的這段話,代表電腦史前發展的里程碑:「假設用雅卡爾的織布機取代鼓輪。」用打孔卡來代替鋼鼓之後,可輸入無數指令,此外也可以調整工作順序,因此更容易設計出多功能且可重新編程的通用機器。

巴貝奇買了一幅雅卡爾的肖像在沙龍中展示,畫中的雅卡爾坐在搖椅上,背景有一部織布機,發明家手持卡尺對著長方形的打孔卡。巴貝奇常在餘興節目中,要賓客猜猜這是什麼。大多數人會以為那是一幅華麗的版畫。之後巴貝奇才會透露,事實上這是一幅精緻的絲綢織錦畫,裡面有兩萬四千條絲線,每條絲線都由不同的打孔卡操控。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艾伯特親王參加巴貝奇的沙龍時,詢問巴貝奇為什麼對這幅織錦畫這麼感興趣。巴貝奇回答:「這幅畫有助於解釋我的計算機,也就是分析機的本質。」

不過,對於巴貝奇計畫中的新機器,懂得欣賞箇中奧妙的人並不多,不但英國政府無意資助,也吸引不了大眾媒體或科學期刊的注意。但巴貝奇仍然找到一位信徒。愛達充分了解通用機器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她預見能讓這類機器一鳴驚人的特性:或許機器不但能處理數字運算,也能處理任何符號記法,包括音符和藝術符號。她看到其中蘊含的詩意,也鼓勵其他人抱持相同的看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