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六號成功發射 中國「1箭20星」刷新亞洲紀錄

2015-09-20 14:30

? 人氣

中國新一代小型運載火箭「長征六號」20日搭載20枚衛星成功發射,刷新亞洲衛星發射紀錄。

中國新一代小型運載火箭「長征六號」20日搭載20枚衛星成功發射,刷新亞洲衛星發射紀錄。

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六號」(Long March 6),20日上午7時於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進行「一箭多星」的首度發射任務,成功將20顆衛星送入太空軌道,寫下亞洲航太史一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也使中國的衛星發射科技進入新紀元。除了展現中國在「多彈頭」的技術應用已臻成熟,同時也代表中國將在一箭多星科技中,成為與美國及俄羅斯相抗衡的新興勢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長征六號,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所研發製造的新一代無毒、無汙染小型運載火箭,於2008年開始研製。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發展原則標榜低成本、高可靠、適應性強、安全性好。其中,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又可分為大型、中型、及小型,小型運載火箭的研發主要為滿足小衛星的發射需求,並且降低成本,提高運載火箭在衛星發射市場上的競爭力。

長征六號3(取自新華網)
中國新一代小型運載火箭「長征六號」20日搭載20枚衛星成功發射。(取自新華網)
長征六號3(取自解放軍報)
長征六號(取自解放軍報)

一箭多星的發射方式有常用兩種,一是把幾顆衛星一次送入同一軌道上,二是分次分批釋放衛星,使各顆衛星分別進入不同的軌道。換言之,運載火箭達到某一預定軌道速度時,先釋放第一顆衛星,使衛星進入第一種軌道運行,然後火箭繼續飛行,達到另一種預定的軌道速度時,又釋放第二顆衛星,依此類推,逐個把衛星送入各自的運行軌道。

為了實現一箭多星,需要解決許多技術。首先是要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其次是需要掌握穩定可靠的「星箭分離」技術。運載火箭在最後的飛行過程中,衛星按預定的程序從衛星艙中分離,不能相互碰撞,還需選擇最佳的飛行路線和最佳分離時刻,使多衛星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

一箭多星的發射標誌運載火箭的能力提升,經濟實惠的將衛星送上太空,同時也是將航太衛星的發射方式與彈道飛彈的「多彈頭」(MIRV)技術做結合。1980年代,上海航天成功的利用「風暴一號」運載火箭實現一箭三星,當時也使中國成為繼美蘇與歐洲航天局後,第四個掌握此發射技術的單位。

此次長征六號的首飛,搭載了來自浙江大學的皮星2號、清華大學3顆衛星、國防科技大學天拓3號等4顆衛星、哈爾濱工業大學紫丁香2號、深圳東方紅海特開拓1號衛星、以及航天東方紅希望2號等共計20顆衛星,是中國單次衛星發射數量之最,同時也改寫了亞洲航太發射紀錄,原紀錄為2008年由印度所保持的一箭10星。

2013年11月19日,美國軌道科學公司發射「彌諾陶洛斯」火箭,創紀錄地同時把29顆衛星送入地球軌道。兩天後,俄羅斯用「第聶伯」運載火箭順利發射了32顆衛星。長征六號的成功發射,使得中國在「一箭多星」的衛星發射科技上,成為與兩強抗衡的新勢力。

隨著衛星技術的發展,小衛星勢必將成為趨勢,低成本、無汙染、高精準的運載火箭也成為國際運載火箭的發展潮流。根據《新華網》報導,在長征六號的研製基礎上,上海航天還將繼續研製新一代的中型運載火箭,打造長征六號的升級版,形成系列化産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