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舉前的中美台三角關係 BBC:謹慎押注、步步為營

2018-11-22 17:10

? 人氣

2018年的地方選舉是對現任蔡英文政府各項政策的一次大檢驗,其中重要一環就是和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關係。(BBC中文網)

2018年的地方選舉是對現任蔡英文政府各項政策的一次大檢驗,其中重要一環就是和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關係。(BBC中文網)

本月中,就在2018台灣地方選舉日趨白熱化的時候,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AIT)處長莫健 (James Moriarty) 接受台灣媒體TVBS專訪表示,「外境傳來的假新聞訊息,確實在影響選舉,十分危險。」然而,TVBS在短時間內撤下這段影片。隔日美國在台協會於其社交媒體網頁重新刊登此專訪影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台灣地方選舉投票前接受BBC中文採訪的專家認為,美國官方就台灣選舉的發言舉措,乃是美國、台灣、中國複雜三角關係中的一種外交手段。如何在中美角力的大背景下選擇自己的定位,將決定未來台灣的走向。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羅達菲(Dafydd Fell)教授對BBC中文說,這次選舉是一年多以後台灣總統大選的前哨戰,可謂重要。

美國在台協會前處長司徒文 (William A. Stanton) 則表示,在中美台三角關係中,台灣不會只是一個「商品」或「棋子」。

過往台灣選舉歷史顯示,美國與中國就台灣每次選舉都發表過程度不同的各種言論。這也意味著,台灣的每次大型選舉,都被中美兩國外交角力的背影籠罩。

APEC讓美中台三方複雜關係再次浮上檯面

日前落幕的2018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上,中美兩國難以就經貿政策達成共識,APEC峰會自1993年開幕以來,首次無法整合各國意見並及時發表會後宣言。在這場外交交鋒中,台灣外交部於會議期間發佈其代表張忠謀(Morris Chang)與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會面敘談的現場照片及訊息,這令美中台三方的複雜關係再次浮上檯面。

川普上台後,美國政府與台灣的多項互動都被評論為台美關係升溫的舉動。今年以來,美國國會通過《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蔡英文及前任總統馬英九出席美國在台協會(AIT)新辦事處落成典禮,台灣向美國提供擬採購F35隱形戰鬥機的軍購清單……台美雙方的多項新互動,皆讓外界評論川普政府對台灣的友好程度似乎前所未見。

川普推出的政策中,包含最受各界矚目的《台灣旅行法》,允許台美政府高層官員互訪。這引來中國政府嚴厲抨擊,認為美國干預中國內政,挑起爭端。

之後,美國海軍擁有的科研船艦「托馬斯號」(Thomas G. Thompson)於十月停靠台灣高雄港,又讓美中台三方關係再起波瀾。台灣政府雖然申明此艦到來純為學術研究,但其隸屬美國海軍的「半軍艦」身份仍然引發口角。去年底美國國會通過《國防授權法》時,中國官方代表曾作出強烈表態稱「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解放軍武力統一台灣之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