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世代出陣》從臺灣人口結構變遷看「年輕世代」的政治影響力

2018-11-10 06:20

? 人氣

作者表示,年輕人已經成為「關鍵多數」,「世代因素」將是現今左右臺灣政壇最重要的力量。(AP)

作者表示,年輕人已經成為「關鍵多數」,「世代因素」將是現今左右臺灣政壇最重要的力量。(AP)

現在年輕人越來越少」、「年輕人不關心政治」、「年輕人都不去投票的」,每逢選舉季節到來時,這些耳語往往在長輩間流傳,甚至是特定陣營有心操作的政治語言,形成社會對年輕人「不關心政治」、「政治影響力低落」的既定印象。但果真如此嗎?事實上,這很可能是個嚴重的偏見,經不起數字的檢驗。

選舉季節快到了,不只臺灣,美國也正面臨改選三分之一參議院及眾議院全部席位的「期中選舉」。近日網路上瘋傳著一部美國選舉的催票影片:「Dear young people, “Don’t Vote”」,畫面是一群嬰兒潮世代的老人,嘲笑下個世代的年輕人雖然聲音很大、有各種價值主張與想法,卻懶得出門投票。該部影片雖然是走反諷路線,其真正意涵是希望推動年輕人出門投票,但其中偽裝在影片表面所傳達的訊息也非常清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真正作出貢獻、決定事情與運作世界的是他們這群老人,而不是年輕人,而且老人會繼續掌權下去。」

這樣的訊息與場景是不是令身在臺灣的你感到熟悉呢?

誰是政治行為中的年輕人?

本篇分成兩個部分:

首先界定誰是政治行為中的年輕人,並說明年輕人其實比大多數人想像的還多;接著用「年輕人指數」說明,年輕人已成為影響選舉結果的關鍵多數。

自從2013年底開始,臺灣社會掀起一連串的公民運動,「六、七年級」的年輕人參與公共議題的意識不僅升高,更轉化為串連行動,強烈衝擊臺灣的政治生態,引發2014年底地方選舉中政治版圖的劇烈洗牌,進一步導致2016年再次政黨輪替,國民黨兵敗如山倒。

20181109-青年參與的社會運動重組台灣政治生態,加速政黨輪替改朝換代,也徹底改變了台灣的未來。(圖/商業週刊)
青年參與的社會運動重組台灣政治生態,加速政黨輪替改朝換代,也徹底改變了台灣的未來。(圖/商業週刊)

經此一役,無論有心還是被迫,各黨派都多少意識到年輕人的重要性,將部分注意力與資源投向年輕人,採取迎合世代口味的行銷宣傳手法,並積極培養青 年人才,企圖拉攏年輕選票。

然而,當此趨勢越發明顯之際,身邊不少年輕朋友還是有這樣的經驗,每每與長輩或資深從政人士聊起政治談及選舉時,仍會聽到:

「都不生小孩,生育率這麼低,你們年輕人越來越少」、

「年輕人不關心政治,又不會去投票」、

「年輕人沒主見,投哪個黨、投誰,還不是都聽家裡的」、

「年輕人都是空氣票,選舉還是要靠組織才有效」、

「人少又投票率低,時間跟資源用來顧樁腳卡實在!」、

「三十多年來都是這樣打選戰,聽我的準沒錯…」

等等…盡顯「傲慢與偏見」的言論。進一步拆解以上言論的背後思維,不難發現長輩們認為「年輕人不重要」的內在邏輯是基於兩個變量:

人數(少)X投票率(低)=沒什麼影響力。

看倌們,對於這樣的邏輯思維,你們買單嗎?真實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