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語」的總書記》分析家:習近平「南巡」可能為中國改革開放敲響喪鐘

2018-10-28 12:10

? 人氣

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AP)

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AP)

編按:習近平近日在中國南部的視察訪問,讓許多人聯想起鄧小平當年的「南巡」。在六四之後保守派氣勢高漲的背景下,鄧的南巡被視為為繼續「改革開放」定下基調。而北京政治觀察人士白信認為,26年後習近平的「南巡」卻可能為這一政策的敲響喪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一個關鍵的歷史時刻,習近平結束了南巡。雖然他在此行說了很多次堅持改革開放、深化改革開放,但是,似乎除了重複這些口號,幾無新意,與公眾對他此行的期待存在一個巨大的落差,習近平仿佛陷入了某種失語狀態。種種跡象顯示,這種失語要麼意味著十九屆四中全會前夕北京形勢微妙,習近平似乎陷入了空前複雜的權力挑戰格局,要麼意味著習氏執政活力趨近窮盡,未來的長期政治停滯正在到來。

習近平似乎陷入空前複雜的權力挑戰格局

與歷次出訪、調查有很大不同,習的此次南巡行程覆蓋深港澳和珠三角,也深入到粵北的清遠,但是媒體每天跟蹤報導只有一些語錄式的零星片語,連一篇完整的講話都沒有,這和習過去六年動輒長篇大論的作風大相徑庭。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也是北京宣傳部門大力鼓噪宣傳的年份,他如此錯失一個公開講話的良機,闡述他不斷重複的改革開放,實在令人百生疑竇。

即使在港珠澳大橋通車典禮上, 習也只是匆匆宣布通車,而沒有預期中的對大橋通車意義特別是香港公眾所期待的大灣區一體化做一個政策說明。大橋通車原本就在香港引發不少疑慮,公眾還沒有從稍早的高鐵通車帶來的一地兩檢衝擊中回復過來,對大灣區一體化進程存在各種擔心,對習近平的南巡充滿期待。

深廣深港高鐵香港西九龍站。(蔡娪嫣攝)
深廣深港高鐵香港西九龍站。(蔡娪嫣攝)

對香港未來不置一詞,更無香港公眾期待中的藍圖規劃

畢竟,香港在未來的發展,不僅有關香港在大灣區一體化、以及與內地的經濟關聯,也涉及這個東方之珠在南海經濟圈和「一帶一路」中的定位,已非香港自身能夠決定,而需中央政府的定義。值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習近平的歷史性南巡卻未較鄧小平1992年南巡至深圳更向南延伸、甚至影響香港。不但對香港未來不置一詞,更無香港公眾期待中的藍圖規劃。

同樣詭異的,習近平訪深期間,還避開了招商局和招商局內的改革開放紀念館,而且,全程未提鄧小平 ;也未參觀深圳的高科技、互聯網企業,這些大灣區一體化的創新龍頭企業,頗令人尋味。或者只是為了有意避開中美貿易戰中的爭議性企業?

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AP)
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AP)

除了簡單口號,再無進一步闡述,陷入失語狀態

類似的,他在廣東其他地方的視察中,雖然只言片語間都有應對時下民營經濟的恐慌等等,但是除了堅持、推進、深化改革開放等等簡單口號,再無進一步闡述,毫無新意,陷入了一種失語狀態。顯然,這和1992年鄧小平南巡時借用左右意識形態爭論制造的突破情勢不同,對今天自命「定於一尊」的國家領袖來說,如此簡單敷衍的應對不足以滿足公眾的巨大期待,也與一位領袖必須承擔的政治責任很不相稱。

這就讓外界不得不懷疑習近平在北京是否陷入了某種權力鬥爭的膠著狀態。遲遲不宣布召開四中全會本身,就已經表明中央並未形成共識,習近平或許正在承受各種潛在的壓力,上述表態甚至南巡本身都有些身不由衷。也就是說,他雖然說了很多次繼續、堅持改革開放,但是並未對如何深化和堅持改革開放做清晰構想,此次南巡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姿態性的舉動。

話語和理論內卷化往往是內心封閉的結果

換言之,從習近平對改革開放的口號式、機械式重複而缺乏內涵與展開的話語模式中,似乎可以看出他的心態封閉。過去六年的新毛主義話語似乎在當前錯綜複雜的歷史性挑戰面前陷入了內卷化的貧困,難以產出有新意、有創意、有信心的話語和政策,而話語和理論內卷化往往是內心封閉的結果,在一年來黨內外的批評和來自美國的現實壓力下,他似乎感受到了嚴重挫折,正在回歸福建執政期間所顯露的羞於社交的自閉心理。而若此種情形長期持續下去,中美貿易戰的僵局恐怕也要持續,而這並不是最危險的。如果高層政治話語和心態陷入如此內卷化和封閉,那幾乎就意味著蘇聯帝國布里茲涅夫時代的重現,也就是一個長期停滯的僵化政治時代。當然,這就是改革開放的終結。

白信為政治學博士、北京獨立政治觀察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