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殊途同歸」到「戰略對手」美國與中國如何避免開戰?《經濟學人》提出關鍵解方

2018-10-21 12:10

? 人氣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大打貿易戰,《經濟學人》分析,美國已將中國視為戰略對手。(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大打貿易戰,《經濟學人》分析,美國已將中國視為戰略對手。(美聯社)

美國和中國今年起大打貿易戰,相互加徵關稅,9月30日雙方軍艦更險些在南海相撞,關係緊張。英國《經濟學人》撰文指出,美國已經一改對中國友善的策略,將中國視為「戰略對手」。但是展望美中關係未來發展,川普總統必須改變策略,珍視盟邦、捍衛價值,並且給予中國和平崛起的空間,兩大強權才能避免讓「競爭」惡化為「戰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改變「殊途同歸」策略 視中國為戰略對手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18日刊出〈接觸的終結〉(The End of Engagement),分析美國對中國的政策變化,指出過去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美國對中國一直抱持「殊途同歸」(convergence)的策略,相信兩國在政治與經濟的交流,不只讓中國變得更富裕,也會更加多元、民主化。那時的美國堅信,只要有正確的誘因,中國最終會加入國際秩序,成為「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儘管中美關係曾因為1996年的台海飛彈危機以及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屢有波折,仍未影響到美國與中國交好的策略大方向。

隨著中國崛起,美國對中國的策略早已不再,現在美國將中國視為「戰略對手」(strategic rival),不僅視其為惡毒、打破規則的國家。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指控中國干涉美國文化、政治、竊取智慧財產權,發動不公平貿易,且認為中國不只想成為亞洲的領導者,更想稱霸全球,抨擊中國國內人權紀錄不彰,還意圖擴張海外勢力。

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4日在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發表演說,就警告中國正「傾全政府之力」(whole-of-government)發動攻擊,《經濟學人》分析,彭斯的演說有如提前吹起新冷戰的號角。然而彭斯與川普的反中情緒在美國並非少數,美國民主黨人與共和黨人正競相抨擊中國。《經濟學人》指出,自1940年代末期美蘇冷戰開始以來,從來沒有這麼多美國商人、外交官、軍人迅速轉向,認為美國面臨新的意識形態與戰略對手。

習近平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取代韜光養晦

中國在這段時間也面臨心態上的轉變,過去中國戰略家長期懷疑,美國想暗中阻礙中國崛起,因此採行「韜光養晦」的發展策略,使美中衝突降到最低。2008年爆發金融海嘯,美國經濟受嚴重波及,中國則趁勢崛起,許多中國人認為無須再謙卑,加上2012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後,提倡「中國夢」,要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許多中國人認為美國是偽君子,犯下指責中國的所有罪惡,韜光養晦的時期早已結束。

哈佛大學國際關係學者艾立森(Graham Allison)曾提出,身為新興強權的中國勢必挑戰霸權美國,兩國可能進入開啟戰端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美國也擔憂時間站在中國這邊,因為中國經濟成長率是美國的2倍有餘,正大舉投資高科技產業,例如人工智慧(AI)、量子計算(quantum computing)與生物科技。《經濟學人》指出,美、中兩大強權正在建立相互對待的新規範,一旦期望設定了,將難以改變。為了人類的福祉,兩國需要有和平的諒解。

2018年10月1日,香港親中民眾高舉「瘋癲狂人下台」標語,抗議川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美聯社)
2018年10月1日,香港親中民眾高舉「瘋癲狂人下台」標語,抗議川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美聯社)

《經濟學人》讚川普政府三點策略正確

《經濟學人》分析,川普政府對中國有三點策略正確,第一是讓美國保持強大,從嚴限制中國資金併購美國企業,也重視國家安全,本月美國首度從比利時引渡中國國家安全部的情報官員回美國受審,並增加軍費、對外援助,以對抗中國的大手筆海外投資。

第二是美國必須調整對中國行為的期望,因為現今的貿易體制沒有辦法防範國家撐腰的中國公司,模糊商業利益與國家利益的界線。中國政府補貼、保護這些公司,讓他們得以購買具軍民兩用功能的科技,甚或扭曲國際市場。中國還利用國家導向的商業影響力,影響小國的外交政策。《經濟學人》指出,西方國家需要提升政黨、智庫以及大學系所接受中國資金的透明度。

第三是川普揚棄傳統智慧的獨特能力。他既不含蓄,也常自我矛盾,但是在與加拿大、墨西哥談判時證明,這種「霸凌」手法可以敲定協議。不過中國對美國的貿易依存度較加拿大、墨西哥來得少,習近平也不可能在自家人民面前放棄「中國夢」,川普手法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儘管如此,中國領導階層原本相信美國不會打亂局面,但川普顯然讓他們措手不及。

2018年10月1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美國、墨西哥、加拿大達成取代NAFTA的《美墨加協定》(USMCA)。(AP)
2018年10月1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美國、墨西哥、加拿大達成取代NAFTA的《美墨加協定》(USMCA)。(AP)

經濟學人:川普需尊重價值、重視盟友、給予中國和平崛起的空間

美中關係接下來該怎麼走?《經濟學人》向川普提建言,指川普需要全盤策略,而不是一時的戰術。川普以「強權即公理」(might is right)的信念行動,對於二戰之後美國在全球體制中崇信的價值觀不屑一顧。如果川普繼續走這條道路,美國的理念、道德以及政治影響力將會縮減。美國必須以規範秩序守護者的角色與中國競爭,才能佔有優勢。西方民主國家如果要和中國比賽冷酷無情、向下沉淪,最終必定落敗,也應該落敗。

《經濟學人》建議,美國應該給予中國和平崛起的空間,儘管這會讓中國無可避免地擴張影響力。這不只是因為圍堵中國的「零和」(zero-sum)嘗試很可能引發衝突,也因為兩國儘管視彼此為對手,仍需彼此合作,因為兩國的商業往來遠比冷戰時期的美國與蘇聯密切,也需要在環境、安全利益上共同承擔責任,朝鮮半島就是一例。

美國海軍研擬11月派遣艦機通過台灣海峽及南海進行演習,透過「秀肌肉」警告中國。 (美軍太平洋艦隊推特)
美國海軍研擬11月派遣艦機通過台灣海峽及南海進行演習,透過「秀肌肉」警告中國。 (美軍太平洋艦隊推特)

美國在制定戰略時,一定要涵蓋最能明顯區別兩國差異的資產:盟邦。例如在貿易上,川普應與歐盟、日本合作,促使中國改變。在國防上,川普不能再動輒抨擊盟邦,除了支持日本、澳洲等固有盟友,還應該培養印度、越南等新盟邦。盟邦將是美國抵禦中國經濟、軍事實力日漸提升的最佳保護資源。

《經濟學人》最後指出,中、美兩國或許無法避免成為競爭對手,但「競爭」不必然會引發「戰爭」,兩大強權仍然有轉圜的餘地,有可能和平共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亦寧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