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榮參選政大社科院長 呼籲學界承擔社會責任

2015-06-05 15:51

? 人氣

徐世榮在「惜根台灣協會南鐵反東移聯盟南鐵東移」記者會上。(資料照/余志偉攝)

徐世榮在「惜根台灣協會南鐵反東移聯盟南鐵東移」記者會上。(資料照/余志偉攝)

長期關注土地正義,並投入南鐵東移抗爭的政大教授徐世榮,在臉書宣布為了改革,他登記參選,不過,他要參與的不是立法委員選舉,而是政大社會科學院長一職,他強調,台灣的學術圈已經與台灣社會嚴重脫節,必須儘快進行改革,而他也認為,台灣社會問題會那麼的嚴重,學術界必須承擔責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徐世榮表示,他參選的另一主要理由是因為廖本全老師的遭遇,讓他有了深刻的感受。廖本全是徐世榮的長期戰友,從農陣、大埔事件、反國光石化、反南鐵東移、反黑箱服貿…幾乎無役不與,去年九合一選舉前,他特別撰寫文章「民主選舉是對未來與夢想的選擇」「政治是公民的公共事務,不是私民的權力(利)爭鬥。」提醒大家「政治是讓生活、讓社會、讓未來走向善」以為綠黨助選。之後在學校因太過勞累、心肌梗塞昏迷而被同事緊急送醫,開刀移除血栓,於12月1日恢復意識,並仍在復原中。

徐世榮說,他時常在想,為什麼每次的抗爭場合都是這幾位學者?如果能夠有多一點的學者願意站出來,廖本全是不是就不會生病?「我多麼希望他能夠像以前一樣,與太太及二個小孩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徐世榮說,不論他是否能夠當選,他都認為台灣的社會科學研究必須進行改革,我也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的學者願意站出來,幫助社會弱勢,為這個社會解決問題。

徐世榮表示,大學必須承擔社會責任,為社會解決問題的,但他深刻感受到台灣的大學極度不關心台灣社會所發生的問題,許多學者所做的研究是為了發表學術期刊論文,至於這些論文是否與台灣的社會問題有關,則是較少過問。也就是說,學者很努力的在撰寫論文,但撰寫這些論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發表,而不是要來解決社會問題。因此,我們發現一個非常荒謬的現象,即學術論文的發表篇數愈來愈多,但是社會問題卻也是愈來愈為嚴重,學者的研究與嚴重的社會問題似乎是兩條不相交的平行線。

他認為學術界會產生這麼嚴重的偏差的原因有二:

其一,學術界的知識論典範不夠多元,大抵仍然侷限於實證主義的社會科學研究,非常欠缺後實證主義的社會科學研究,這使得我們非常習慣以效率作為唯一的價值指標,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價值,如社會公義、環境永續、及基本人權保障等。

其二,學術體系(如科技部及教育部)所建構起來的評鑑及評量指標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偏差,這套以國際期刊為主幹,所建構起來的評量體制(如SSCI, SCI, EI),根本不是用來關心台灣社會的,但是學者為了發表學術論文,在迎合國際學術期刊主編們的研究旨趣之下,許多的研究課題其實是與台灣的現實社會嚴重脫節的,學者因此被禁錮於(I)級象牙塔裡,而無法自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