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臉書忽悠台灣嗎?

2018-10-03 06:20

? 人氣

招商477億膨風為6800億元充業績

其實,這種拿虛幻計劃與數字亂充業績的把戲,在財經官僚系統流傳已久;例如扁朝時很流行讓部長到歐美「招商」,當時經濟部長林信義前往德國招商,立馬傳回天大的好消息,到德國的第一天就說德國企業承諾來台投資金額超過6000億,而且隨著日子過去數字不斷調增到6800億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此亮麗的成果讓國內大感狐疑,最後經濟部開記者會承認「誤會一場」,因為把西門子承諾來台爭取的4600億元公共工程額度,也計入招商成果。坦白說,外商要來台參與招標是來賺台灣錢,跟拿錢來台灣投資設廠、增加就業機會完全是兩碼事,偏偏經濟部就搞出這種大烏龍。當時招商真實的承諾投資金額只有477億,經濟部一口氣膨風14倍;至於最後落實與否,就無人得知、政府也管不著,但在「當下」,經濟部確實是「作出業績」。

綠能是大型投資還是來吸血?

再如蔡政府大推綠能,宣稱可吸引外商、帶動上兆元投資;推綠能建設確實是計入投資,但這與一般理解與期待的外商投資又有不同;綠能號稱要用來取代原有的核電,因此在產出方面(供電),其實這個投資並未增加產出;一般期待增加的投資可以幫台灣出口賺錢,但綠能全部是「內需」,而且是政府保證高價收購的內需。

如果用創匯的觀點看,他的效益是零;如果是以消費者利益看,消費者的利益是受損,因為要用更高的價格買同樣的電,而且品質更差、更不穩定;如果以創造的就業機會所言,綠能是有創造就業,但整體來看未必增加多少,因為它是用來取代原有的東西。因此能源政策帶動的投資,政府宣稱的效益顯然也是膨風、不實在。

與馬雲為美創100萬就業相同,忽悠大於實質

臉書這個「Made by Taiwan」計畫,看起來倒與2年前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告訴川普,說要「透過阿里巴巴的平台,讓100萬美國微型企業和農民將美國的產品銷售到中國和亞洲,為美國創造100萬個就業機會」類似,忽悠成份大於實質。但顯然這個不是太重要,官員也不介意,反正下次總統要秀財經政績,又能把吸引諸多國際大廠來台投資的名單中,加上臉書,大家一起膨風「作業績」,至於是否有實利就再說了。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