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雨傘運動」後 香港年輕一代重新看六四

2015-06-02 18:45

? 人氣

「雨傘運動」後的第一個六四,各方矛盾突顯,香港的年輕一輩亦對六四、支聯會路線有不同的看法,學聯更首次缺席六四晚會(圖為香港理工大學校園,BBC中文網資料照片)。

「雨傘運動」後的第一個六四,各方矛盾突顯,香港的年輕一輩亦對六四、支聯會路線有不同的看法,學聯更首次缺席六四晚會(圖為香港理工大學校園,BBC中文網資料照片)。

過去廿六年,數以萬計的香港人到湧到維園,點起燭光悼念「六四」的死難者。近幾年,很多年青人,包括那些在1989年後出生的,也積極出席「六四」晚會,「支聯會」看似已完成薪火相傳的任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雨傘運動」後的第一個六四,各方矛盾突顯,香港的年輕一輩亦對「六四」、「支聯會」路線有不同的看法,學聯更首次缺席六四晚會。香港支持民主陣營的分裂,將令民主運動何去何從?

「支聯會」全名為「香港市民支持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成立綱領「釋放民運人士、平反八九民運、追究屠城責任、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近兩年,支聯會「建設民主中國」的口號最受質疑。

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馮敬恩接受BBC中文網訪問表示:「我們認同民主是每個地方值得擁有,不論是中國又好、北韓(朝鮮)又好。民主應該人人皆享,不過我們是 否代他們爭取?支聯會多年來都是說建設民主中國,一方面它引申中國有民主,香港才有民主的論述…… 這一類的論述我們不認同。」

馮敬恩對BBC中文網表示,只單憑於維園晚會喊口號,不能稱為建設民主中國,這樣是「言過其實」(BBC中文網照片)。
馮敬恩對BBC中文網表示,只單憑於維園晚會喊口號,不能稱為建設民主中國,這樣是「言過其實」(BBC中文網照片)。

另外,他亦認為,只單憑於維園晚會喊口號,不能稱為建設民主中國,這樣是「言過其實」。今年,香港大學學生會已退出學聯,並自行舉辦悼念六四的活動。

年輕人之間流行這種想法,跟本土思潮脫不了關係。新一代以香港為家,身份認同建立於香港,甚至有一些年輕人主張中港應該分割,香港人不應該、亦沒有能力爭取內地的民主化。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秘書長羅冠聰承認自己的國族認同低落,不過他認為香港人仍然應該聲援內地民主運動。「我自己對於中共政權之下的中國,我的國族認同十分之 低,不過,基於一個技術上的手段,我會認為建設民主中國有其意義…… 有很多政治學家講過,一個獨裁政權的當中,一些邊緣城市或地區能夠擁有民主的機會十分之低,近乎沒有可能。」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秘書長羅冠聰承認自己的國族認同低落,不過他認為香港人仍然應該聲援內地民主運動(BBC中文網照片)。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秘書長羅冠聰承認自己的國族認同低落,不過他認為香港人仍然應該聲援內地民主運動(BBC中文網照片)。
香港學生團體「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指出,六四事件甚至影響基本法關於政改的條文(BBC中文網照片)。
香港學生團體「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指出,六四事件甚至影響基本法關於政改的條文(BBC中文網照片)。

被問到推動中國民主化與香港的關係的時候,黃之鋒有相近看法:「即使退一萬步說,就算香港獨立都好,中國因素會繼續影響著香港、大陸、澳門、台灣等華人社會。所以,華人社會應該聯合起來抗爭,向中共施壓。」

支 聯會主席何俊仁接受BBC中文網訪問時,表示理解年輕人不願意稱自己為中國人的原因。「這個有鑒於中國大陸的政治、整個氣候與環境、與及對香港的政策、對 自己國民的政策,都使到後生一輩反感及無法認同…… 當他們覺得無法改變中國的時候,只能夠疏離、只能夠拒絕認同中國。」不過,他認為香港人身為世界公民、中國公民,為內地的人發聲是「應有之義」。

何俊仁認為一些本土派人士,認為香港應與大陸完全割裂的想法有點諷刺。「香港親共派就是提出這一點,井水不要犯河水,這樣河水才不會犯井水。這個看法二十多年前提出來,想不到現在年青一輩會接受這個看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