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潮世代明明口袋滿滿,為何甘願當個「不消費的小氣鬼」?《經濟學人》羅列這三大原因

2024-05-27 18:00

? 人氣

(美聯社)

(美聯社)

嬰兒潮世代(指現在年紀約在60-78歲之間的人口群體)約有2.7億人口,儘管不是每個人都很富有,但整體而言他們累積了巨額財富,這些退休的「有錢人」如何花費他們的積蓄,將會影響全球經濟成長,然而《經濟學人》26日指出,與經濟模型的預測相比,嬰兒潮世代明顯更為「吝嗇」。對此《經濟學人》分析三個嬰兒潮世代不好消費的原因:想要多留一點遺產給子女、後新冠時代的消費習慣改變,以及對於長照支出的擔憂。

根據《經濟學人》,美國的嬰兒潮世代佔全國人口的20%,卻擁有全國52%的淨資產,價值76兆美元(約合新台幣2443兆)。《經濟學人》稱嬰兒潮世代是「歷史上最幸運的一代」,這群遍佈在富裕國家的人口群體,成長於經濟快速發展時期,而且他們大多數人都沒有打過仗,更享受過披頭四的現場演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即將退休的嬰兒潮世代,會如何處理積蓄?」這個問題不只對郵輪或高爾夫球俱樂部的業者來說很重要,《經濟學人》指出,由於嬰兒潮世代財力雄厚,他們的消費選擇會對全球經濟成長、通膨和利率產生巨大影響;然而嬰兒潮世代卻相當「小氣」,他們並沒有花掉自己的積蓄,而是試圖存更多錢。因此,2020年代和2030年代的經濟問題將有別於許多經濟學家的預測:問題不再是嬰兒潮世代為何花那麼多錢,而是為什麼他們花的那麼少?

不只美國的嬰兒潮世代不消費,其他富裕國家的嬰兒潮世代也有相同問題,這與過往經濟學家的預測大不相同。根據《經濟學人》,經濟學家有一個關於人類在不同年齡階段,會有的不同消費習慣的簡單模型:在青年時期,人們的支出會超過收入,因為他們需要大量投資在教育方面或購買第一棟房子。到了中年,人們會為退休生活做打算,因此開始累積財富。至於晚年生活,人們會透過出售資本,例如賣掉房子,和消耗積蓄來維持自己的生活水準,這時的支出又會超過收入。許多遵循這種「生命週期假說」的研究人員認為,隨著嬰兒潮世代退休,將會導致更高的利率和通膨。除此之外,嬰兒潮世代的大量消費對應到越來越少的勞動人口,理應會刺激工資上漲。

《經濟學人》指出上述觀點最著名的兩位支持者,查爾斯・古德哈特(Charles Goodhart)和瑪諾傑・普拉丹(Manoj Pradhan)認為,隨著嬰兒潮世代從累積財富轉向消費財富,全球儲蓄和投資之間的平衡將會產生變化,從而導致利率上升。然而《經濟學人》指出,世界上最高齡的兩個國家,義大利和日本,多年來卻一直維持低通膨和低利率。這使人們開始對經濟學家的預測產生懷疑。

根據經濟學家新見洋子(Yoko Niimi)和 Charles Horioka在2019年發表的論文,日本老年人每年僅花費他們淨資產的1到3%,這意味著很多人在去世時仍相當富有。除此之外,Charles Horioka和經濟學家路易吉・文圖拉(Luigi Ventura)發現,義大利有40%的退休老人仍繼續累積財富。《經濟學人》表示,走遍義大利的任何一個城鎮都可以觀察這一個現象:義大利的老人們喜歡圍坐在一起聊天,而聊天不用錢。

數據證明嬰兒潮世代支出降低

《經濟學人》提出三大類型的數據以支持嬰兒潮世代比過往的人更少消費,分別是金融市場數據、儲蓄比例、和閒置臥室的比例。

根據投資數據和分析服務公司「摩根史坦利資本國際公司」(MSIC)的一項指數,該指數包含提供老人疾病治療、休閒旅遊以及抗衰老的護膚產品的公司,在過去五年,該指數的表現落後於股市,年化報酬率每年減少一個百分點。投資人押注嬰兒潮世代是囤積者,而不是揮霍者。

根據《經濟學人》研究七個富裕國家的家庭數據發現,在1990年代中期,年齡介於65歲到74歲的美國人支出相較收入多了10%,但自2015年以來,這個年齡層的人反而將收入的1%存起來。聯準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嬰兒潮世代比起過去幾代的人更有可能儲蓄:1995年,46%的退休家庭稱過去一年有儲蓄;到了2020年,51%的退休家庭都這麼做了。

在加拿大,65歲以上族群的儲蓄率在2000年代下降,但到了2015年左右,也就是嬰兒潮世代開始退休時,這一下降趨勢就停止了,最近該比率還有所上升。

在韓國,65歲以上老年人的儲蓄率在2019年至2023年間,從26%躍升至29%,成長率高於其他年齡層。

在英國,退休者的支出佔收入的比例越來越小。

在澳洲,65 歲以上的人在2000 年代初期幾乎沒有儲蓄,同一年齡層在 2022 年,則儲蓄 14%的收入。

在德國,2017年到2022年間,退休人員的儲蓄率從17%上升至22%。

在日本,65歲以上的儲蓄率也在上升,從2015年的0%,成長到2024年約12%。

《經濟學人》指出,很少嬰兒潮世代會在退休後換小房子,藉此換取現金來享受生活。根據房地產公司「Redfin」的數據,有閒置空屋的嬰兒潮世代在美國擁有28%的三房或以上的住宅。許多嬰兒潮世代的住宅都至少備有一間備用臥室;在英國,大約20%的臥室都是閒置的。

遺產、疫情和長壽

《經濟學人》指出有三個突出的因素,使得嬰兒潮世代不願花掉他們所賺的錢:想多留點遺產給子女、新冠疫情的影響,以及對長期照護的擔憂。

《經濟學人》表示許多嬰兒潮世代都意識到,他們可以累積大量的財富是相當幸運的事,他們希望能將這些積累的財富留給自己的孩子,緩解他們的經濟壓力。根據經濟學家文圖拉和Charles Horioka針對歐洲的研究發現,遺贈動機往往有助於解釋為什麼退休的人不花掉他們的積蓄。儘管很難衡量嬰兒潮世代是否比前幾代人有更強烈的遺贈動機,但仍有一些證據可以提供支持,例如美國人每年繼承的遺產比1980年代和1990年代增加約50%。

《經濟學人》指出第二個因素是新冠疫情。許多老年人在經歷疫情後,養成了「隱士」一般的習慣。2022年,美國嬰兒潮世代在外出用餐的支出,相比2019年減少了18%。儘管他們正在努力擺脫隱世的習慣,但65歲以上的外食人口,仍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這使嬰兒潮世代「偶然地」累積財富。

最後一個因素則是「長壽風險」。許多嬰兒潮世代將活到百歲、甚至更老,這意味著許多人的退休生活將佔他們人生的三分之一。《經濟學人》指出,這成為老年人的經濟負擔,尤其是對於那些可能需要全天候醫療照護的人。根據華府智庫「 員工福利研究所」( Employee Benefit Research Institute),在美國的退休群體中,非常有信心自己在「退休後有足夠的錢」的比例,從2000年代初期的40%左右,下降到今天的不到30%。

對於長壽可能帶來的經濟壓力正在改變人們的行為,英國智庫「財政研究所」(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發現,認爲自己不需要長照支出的人會更快地減少積蓄。新見洋子和Charles Horioka的研究指出,許多日本退休人員不僅為自己的照護費用存錢,也為仍在世的父母存錢。《經濟學人》表示,在高齡化的世界中,確保自己未來的基本生活似乎比享受當下更為迫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