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萬居民的家園陷入火海!」被捲入緬甸內戰的羅興亞人,種族滅絕惡夢再現

2024-05-21 10:21

? 人氣

2024年3月。在緬甸自由遊騎兵(Free Burma Rangers)發布的這張照片中,緬甸克倫尼邦的一棟建築物在緬甸軍隊的空襲後被燒毀。(美聯社)

2024年3月。在緬甸自由遊騎兵(Free Burma Rangers)發布的這張照片中,緬甸克倫尼邦的一棟建築物在緬甸軍隊的空襲後被燒毀。(美聯社)

緬甸少數民族武裝團體「若開軍」(Arakan Army)19日宣稱已經佔領羅興亞人佔絕對多數的城鎮布帝洞(Buthidaung ),造成數以萬計羅興亞人流離失所。《外交家》指出,這場衝突可能進一步加劇針對羅興亞人的暴力和迫害,使他們重回種族滅絕的陰霾之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政府軍在若開邦節節敗退

自2021年緬甸軍政府掌權以來,內戰局勢持續惡化。各地民族武裝組織試圖推翻軍政府的活動不斷,卻未有明顯進展,直到去年10月以「三兄弟聯盟」(為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德昂民族解放軍和若開軍於2019建立的軍事聯盟)為首,在緬甸的東北地區發起「1027行動」,迅速得到其他地區民族武裝組織的響應,根據泰國網路新聞「the Irrawaddy」一月報導,少數民族武裝團體在80天內就佔領了緬甸的33個城鎮,其中包括緬甸對外重要的貿易路徑。

隨著「1027行動」進行,少數民族武裝團體「若開軍」(Arakan Army)於去年11月在緬甸西部若開邦,與政府軍開戰。根據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10日報導,若開軍已經控制該邦17個城鎮中的一半以上,以及靠近鄰國孟加拉邊境的部分地區。根據《日經》,若開軍又在19日拿下第十個城鎮布帝洞。

羅興亞人家園淪為戰場

若開軍拿下布帝洞為何會引發羅興亞人的人道危機擔憂?原因在於自若開軍去年11月開戰以來,政府軍在若開邦日漸失勢,使得政府軍開始強制徵召羅興亞人加入軍隊,並派遣他們到前線與若開軍作戰。此外,政府軍又操控當地媒體,對兩民族不停進行分化,加劇若開民族和羅興亞人的對立。

誰是羅興亞人?

羅興亞人是以穆斯林為主的緬甸少數族群(約有一百多萬人),主要居住在緬甸西部的若開邦(Rakhine state),與孟加拉接壤。這些穆斯林有不少是由孟加拉移入、也有部分居緬甸,但緬甸政府堅持「所有羅興亞人都是來自孟加拉的非法移民」,拒絕給予他們公民身分,直接導致大部分羅興亞人淪為「無國籍者」。

這些無法獲得公民身份的羅興亞人在緬甸遭到系統性歧視、處境極其惡劣,甚至與緬甸其他民族完全隔離、無法自由遷移,醫療照護、教育或工作的機會也相當有限。由於羅興亞人與身為若開邦主要族群的佛教徒之間的矛盾惡化,導致大批羅興亞人離開家園,釀成2015年的羅興亞人難民危機。

2016年10月,部分羅興亞人攻擊若開邦北部的警察哨所後,緬甸政府更派出軍隊在若開邦進行大規模整肅,殺害、性侵羅興亞人,他們的住處、學校、清真寺也遭到燒毀,國際特赦組織認為這些行為恐已構成危害人類罪,數十萬羅興亞人偷渡出境,包括在鄰國孟加拉的貧民窟和難民營生活,或者從海上逃往其他東南亞國家。聯合國指出,羅興亞人是世界上最受迫害的少數民族之一,不過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曾為緬甸政府辯護,稱「羅興亞悲劇只是個案,不等於種族滅絕」。

根據《日經》,若開邦北部與孟加拉接壤的布帝洞與貌奪(Maungdaw)兩地,約有30萬居民,這兩個若開邦北部的主要城鎮是羅興亞人的聚居地,布帝洞有93%的人口是羅興亞人。《日經》指出,過去幾週的戰鬥已經造成10萬以上的人流離失所,其中大多是羅興亞人。

隨著政府軍在若開邦節節敗退,不少人權組織擔心若開軍會對羅興亞人展開報復,使得羅興亞人又再度面臨種族滅絕的危機。根據《日經》,一些羅興亞人指責若開軍在上週撤離布帝洞的羅興亞人後,有計畫地將他們上千棟的房屋夷為平地。

《外交家》指出,布帝洞的衛星影像顯示,該鎮有多處遭大火焚燒,與軍方2017年8月針對羅興亞村莊發起大規模的「清剿行動」非常相似,但若開軍和政府軍都否認焚毀羅興亞人住處。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特克(Volker Turk)19日呼籲若開軍和政府軍停止戰鬥,並允許人道主義組織進入該區。特克表示,由於若開民族和羅興亞人之間的關係高度緊張,他擔心會有更嚴重的暴力犯罪行為出現。

In the statement, Turk said that he was “deeply alarmed by reports of renewed violence and property destruction in Buthidaung township.” He added, “With inter-communal tensions between ethnic Rakhine and Rohingya high – and being actively stoked by the military – this is a critical period when the risk of yet further atrocity crimes is particularly acute.”

 


 

《外交家》表示,儘管還無法確認攻擊責任,但早期證據和目擊者的說法都指向若開軍。羅興亞人權組織「Free Rohingya Coalition」創辦人奈山倫(Nay San Lwin)向《美聯社》表示,若開軍警告布帝洞的羅興亞人要在18日上午10點前撤離該鎮,造成超過20萬名羅興亞人在房屋、政府大樓、醫院和學校之間尋求庇護,處境相當危險。然而若開軍卻在17日晚上9:30就放火燒毀了整個市中心地區,根本還不到他們公布的最後時限。

奈山倫向《日經》表示,約有15萬居民(主要是羅興亞人)因這次衝突而無家可歸,需要緊急人道救援,許多人只能睡在路上或稻田中,而那些試圖逃往鄰國孟加拉的人都遭若開軍阻擋。他還向《美聯社》表示,若開軍向羅興亞人避難的一所學校和一家醫院發動攻擊,造成人員傷亡。

若開軍發言人凱圖卡(Khaing Thukha)否認了這些指控,並表示若開軍正在協助這些穆斯林村民逃離作戰區。凱圖卡指出,布帝洞的房屋是因為政府軍在當地進行空襲而導致起火,並非若開軍刻意破壞。

《日經》指出,為了反駁有關其針對羅興亞聚居地的指控,若開軍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聲明,表示將保護「若開邦的所有居民,無論種族和宗教」,該組織還發布了若開軍部隊幫助羅興亞人從衝突地區撤離的影片。然而,《日經》表示,該組織領導人的其他聲明卻展現了更具敵意的一面,包括指責羅興亞人背叛若開族人民,靠攏政府軍和其他反若開軍團體。

根據《日經》,尚無法確定布帝洞衝突造成多少平民和軍人傷亡,但當地人士估計,傷亡人數恐有「好數百人」。《外交家》指出,隨著若開軍和政府軍相互推責,國際危機組織的基恩(Thomas Kean)在社交平台X上表示,真相最終會水落石出,就像2017年一樣:「但是若開軍仍在攻擊鄰近城鎮,貌奪,我們必須採取措施確保發生在布帝洞的災難不會再在貌奪重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