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Tinder也會上癮嗎?紐約大學教授:交友軟體其實很像拉霸機

2024-04-30 10:00

? 人氣

史丹佛大學精神病學臨床教授阿布賈烏德(Elias Aboujaoude)向《國家地理》表示,約會應用程式會讓用戶因為收到點讚或配對而產生「衝動」,儘管具體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但他推測可能涉及類似多巴胺的獎勵途徑,他說:「我們知道多巴胺參與了很多的成癮過程,並且有一些數據表明它與我們對螢幕的成癮有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設計就是要讓你上癮?

《衛報》表示,與其他社交媒體平台一樣,這些交友軟體也要賺錢,而他們賺錢的方式就是讓用戶一直留在這些應用程式中。不過「Match Group」否認他們透過「維持用戶參與」從中牟利的指控,該公司發言人對美國商業雜誌《財星》表示:「我們努力讓人們每天都可以約會,並且不再使用我們的應用程式。任何提出其他說法的人,都無法理解這個行業的目的和使命。」

不過伊隆大學的通訊設計助理教授陳程(Cheng “Chris” Chen)向《國家地理》表示,雖然交友軟體的演算法是保密的,但它們的設計方式「並不完全中立」,以滑動為例,它比點擊更有趣,讓整個過程更像是一個遊戲。此外,交友軟體還使用巧妙的策略來吸引用戶「回鍋」,例如傳送通知或是「提供隨機獎勵,因為我們無法預測何時會找到配對對象,所以這確實會讓我們的大腦興奮。」

用戶不健康的使用行為是交友軟體的錯?

根據《國家地理》,許多科學家觀察到人們在交友軟體上表現出的不健康使用行為,在其他的社交媒體平台上也會出現。阿布賈烏德表示:「對我來說,約會應用程式的功能和社交媒體之間的界線非常模糊,」人們開始依賴交友軟體來獲得自尊、表面的聯繫互動、和暫時改善情緒。

波士頓大學媒體科學助理教授柯杜托(Kathryn Coduto)認為,目前還沒有廣泛接受對「交友軟體」成癮的定義,儘管如此,她認為仍有一些行為具有成癮的特徵,例如強迫性地查看交友軟體,以些人甚至出現戒斷症狀。根據柯杜托的研究,這種行為在經歷社交焦慮和孤獨的人之中最為明顯,這兩種情緒狀態之間的相互作用會導致人們強迫性地使用交友軟體。阿布賈烏德也觀察到,人們花好幾個小時在交友軟體上作為排解憂慮或焦慮的手段,即便這不符合成癮標準,仍具有「病態行為」的特徵。

羅森菲爾德則不認同對「Match Group」的指控。他向《衛報》表示,儘管交友軟體可能有一些操縱性的設計,但這就跟你的母親和過去的鄉村媒人一樣,你媽媽也使用非常奇怪的演算法來為你尋找伴侶。然而交友軟體還有其他優點,他表示,許多女性用戶喜歡先透過遠端線上的方式與約會者打交道。

進一步,羅森菲爾德指出,找到靈魂伴侶本來就是件難事,並不是交友軟體在從中阻撓:「青蛙的數量比王子還要多很多,如果你在尋找真愛的過程中親到一堆青蛙,你一定會感到沮喪。」羅森菲爾德表示,交友軟體在美國一年就可以促成數百萬對情侶,這證明交友軟體有一定的社會價值。為了改善交友軟體所面臨的指控,應該對它們進行監管,以控制遊戲化元素並提高透明度,但所有的社交媒體都是如此,對於像是臉書等擁有更多使用者且更容易受到外部操控的平台來說,這一點更為急迫。也有專家提出,交友軟體可以設計提醒功能,例如提醒用戶在過去5分鐘內刷卡了幾次,讓使用者更加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