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自己是選股大師,他為何推薦投資低費用的標普500ETF?

2024-05-03 10:20

? 人氣

指數型投資的支持者應該了解它的潛在缺點,設法加以改善,而非盲目否認它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被動投資的成長將是我們的重大挑戰。它不只會對市場和投資造成衝擊,也會影響資本主義的運作方式。在疫情蔓延、國族主義再起、貧富差距擴大的此刻,這樣的提醒看似危言聳聽,但我們在2008年都看到了:不論我們樂不樂見,金融都會影響我們社會的每一個面向,而且方式常常難以捉摸。

約翰・柏格絕對有資格被巴菲特公開致敬,不只是因為他讓巴菲特賭贏塞德斯而已。柏格不但創造了標普500指數型基金,也比任何一個人都熱心宣傳和推廣它。在金融界鋪天蓋地的挖苦、訕笑、嘲諷之下,指數型基金之所以還能有長足成長,很大一部分得歸功於他傳教一般的熱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這場最終重塑金融界的革命並不是柏格一個人完成的。他對指數型基金的貢獻或許無人能及,可是,為它奠定知識基礎、發明結構,還有後來讓它席捲全球的,都不是他。

我刻意不把這本書寫得像指數型基金「入門」,也盡量不用行話、不談太多技術性細節,把焦點放在人的故事,保持敘事流暢。我希望我寫的東西能讓讀者認識指數型基金如何崛起,從更廣闊的投資史來理解它的脈絡,協助諸位看清我們正走向何方。

在被動投資的發明與成長背後,有一群聰明敏銳、風采迷人的人。雖然他們很多人並不喜歡「被動投資」這個詞(因為聽起來像偷懶),但還是大方地接受了我的訪問。儘管他們有的時候記憶模糊,對一些事情的說法並不一致,讓我很難整理出清晰明確的敘事,但我希望這本書對得起我想訴說的偉大故事。

我們會在接下來的章節裡看到:這場革命的種子在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的巴黎便已播下,在充滿波西米亞風格的舊金山第一次收成,再由華爾街的金融工程師改造成征服世界的發明。登場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當過農場工人的電腦怪才、有業餘爵士音樂家、有前神學生、有離開象牙塔的學者、有和藹可親的物理聲學家、有躍升企業執行長的迷人祕書、有金融鉅子,連《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的取景地都來客串了一下。他們不斷面臨龐大的挑戰,心血結晶一度乏人問津,他們還經常被金融界主流嗤之以鼻。然而,他們的成就撼人心魄。


本文獲行路出版授權轉載自《兆億大戰:指數型基金與ETF如何崛起成為大眾致富金鑰,並改變全球投資樣貌》(Trillions: How a Band of Wall Street Renegades Invented the Index Fund and Changed Finance Forever),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兆億大戰》立體封面(圖片來源:行路出版)
《兆億大戰》立體封面(圖片來源:行路出版)

撰文/羅賓・魏吾絲(Robin Wigglesworth)為《金融時報》全球財經記者,長期觀察重塑全球市場、投資、金融的大型潮流,書寫長篇報導、分析、側寫與專欄。魏吾絲原於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任職,2008年加入《金融時報》,現與三名暴躁的孩子和無敵有耐心的太太住在挪威奧斯陸。

責任編輯/周岐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