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觀點:「返核」之路

2024-04-19 06:40

? 人氣

臺灣電力系統已陷入泥沼,「返核」是一石四鳥之計。(圖/前核四廠長王伯輝提供)

臺灣電力系統已陷入泥沼,「返核」是一石四鳥之計。(圖/前核四廠長王伯輝提供)

臺灣電力系統已陷入泥沼。核能電廠依序停役,替代的燃氣電廠與天然氣接收站工程進度無法確實掌控;再生能源發展進度不如預期,即使可以趕上進度,沒有適當的儲能設施搭配下,如不棄電,對電網的穩定運轉已造成威脅。過度依賴化石燃料,系統發電成本與國際能源價格直接掛鉤,烏俄戰爭導致國際化石燃料價格飆漲,對臺灣的電價掀起滔天巨浪。天然氣運儲困難,安全儲量極低,嚴重影響能源供應安全,因應臺海情勢變化時,缺乏韌性。電力的二氧化碳碳排放強度居高不下,短期嚴重戕害臺灣產品的競爭,205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淪為空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除非臺灣經濟衰退,否則台電若不採取「非常措施」,未來幾年臺灣陷入限電與分區停電的窘境幾乎已不可避免。「非常措施」包括增加「需量反應」核准的額度,也就是台灣電力公司花錢向大用戶買回電力使用的權利與擴大「可停電力」的執行面,亦即電力公司通知簽約的廠商停止供電;道德勸說用電大戶,啟動自有之緊急發電機供電,減少對電力系統的依賴。這些措施都會影響臺灣工業的正常生產。

「返核」是一石四鳥之計

這一切都是因為錯誤的非核家園政策所造成。核能發電燃料體積小、重量輕,運輸貯存方便;即使不添加燃料,亦可長期運轉;核電廠建廠成本高,核能發電燃料鈾的採購成本占總發電成本比例低,發電成本穩定,核電廠一旦興建完成,其發電成本較不易受到國際能源價格波動的影響。烏俄戰爭發生後,台灣電力公司核能發電成本幾乎沒有改變,就是無可辯駁的實例。核能發電不靠燃燒產生能量,故發電時不會造成空汙與排放二氧化碳,為國際認可的無碳電力。根據相關網頁的數據,2022年電力碳排放強度:臺灣561克CO2/度;韓國436克CO2/度,差距125克CO2/度。若2025年後繼續使用核能發電,三座核電廠延長使用年限,如果系統年發電量總與2022年相當,可降低碳排強度162克CO2/度。在產品碳足跡上可與韓國競爭。

臺灣「返核」首要為延長核三、核二與一廠的使用執照。考慮行政程序、管制法規的執行、與燃料採購所需的時間,五年內應該可以上線供電。再來為核四廠的商轉,讓台電近三仟億的投資發揮效力,緩和台電破產的財務危機。四座核電廠的上線,每年可以提供600億度的無碳、價格平穩的基載電力。長遠之策為推動引進小型模組化反應器,納入2050年碳中和的路徑圖。

核廢料處置

「返核」不是將核能電廠恢復運轉與完成商轉就完事了。執政者必須對民眾所關注的問題有具體的因應規劃。核能發電曾經提供臺灣經濟起飛的原動力,核廢料是已經存在的問題。核廢料粗分為低階核廢料和用過核燃料。2025年以後不論是否使用核能,這些核廢料都得處理。過去政府曾擬訂具體的策略與規畫路徑來解決核廢料問題;但民進黨要推動非核家園,而解決核廢料問題等於搬走發展核電的絆腳石,所以政策就是置之不理,然後告訴民眾核廢無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